今天读的是情绪管理主题阅读的第一本《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通过这本书,能对情绪有一个比较全面且正确的认识。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情绪,不想出现负面情绪,可是,情绪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本书作者张维扬是这样定义的:
感觉、感受、观念和情绪,这一完整的反应链,便是情绪反应系统。
设想一下,你把手突然放到一盆冷水中,手在入水的瞬间,皮肤上的感温细胞感知水的温度,这时候产生的是一种纯粹的感觉或者纯粹的刺激。
由于水温过低,你感受到了冰冷刺骨,然后就有了一种不舒服的感受。
产生冰冷刺骨的感受之后,你根据自己的已有观念,可能又会有想起:手放在这种冰水中会冻坏,有可能会患上关节炎。
于是,你会产生一种焦虑或者恐惧的情绪。
从感觉到感受,再根据观念做出情绪反应,便是情绪的产生过程。
发现了情绪产生的根源,接下来就是正视这个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还是上面的例子,我们把手放进冷水,会凭借固有观念判断这件事会给我们带来坏的结果,进而产生负面情绪。
可是,有那么多人竟然要冬泳、要洗冷水澡,难道他们不害怕吗?
其实,在他们的观念里,冬泳、洗冷水澡,是对健康有益的一件事,所以即便刺骨,他们依旧会坚持去做,而产生的情绪,也不会是恐惧,而有可能是期待、勇气。
所以,情绪的核心,在于观念和认知,如何看待一件事,决定了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如焦虑、抑郁、愤怒、悲伤、恐惧、喜悦等情绪出现的时候,便是我们根据观念和认知做出的判断:在这件事上我开心,在那件事上我不开心……
积极正面的情绪,人人都喜欢,那负面的情绪出现的时候,该如何解决呢?
我们都知道,无论多么严重的负面情绪,总会有消失的一天。
于是我们的目的就确定了,我们要加速这个负面情绪消失的速度。
换言之,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该逃避,而应该正视问题,探究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然后让情绪“流动”起来,慢慢消失。
如何探究根本原因呢?
可以参考《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和我们自己来一次深入的沟通。
首先是觉察。
我们要知道此刻产生了情绪,而且在自己身上已经表现了出来。
那我们就应该去探索这个情绪和什么有关,比如,我现在很紧张,是因为明天要考试了。
情绪的产生,一定会有对应的事,不会没来由的突然喜怒无常。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第一阶段,只需要发现,不需要对情绪有评价,不管是好是坏。
然后是接纳。
问题已经产生了,我们该找的是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去解决问题的存在,我们能做的,只有接纳。
接纳不等于认可,接纳只是承认了情绪存在的事实,而并不代表对现在的状态满意。
如果认可了当下的情绪存在合理性,那就很难解决问题。
接下来要做的,不是去质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而是通过问题,看到可以改变的地方,做到更好的自己。
因为过去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要改变当下和未来。
最后是表达。
在对情绪进行觉察和接纳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如何表达情绪了。
正确认知情绪,并能准确表达出来,问题基本就可以迎刃而解。
回想一下我们遇到的发泄情绪的情况,是不是都是没能正确表达自己产生情绪的原因呢?
比如,有人踩了我一脚,我不开心,我骂了对方。
我是因为想骂对方而不开心吗?显然不是,我是想让对方对踩脚这件事做出我能接受的处理方法,但是骂人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加剧问题,我如果能正确表达此刻的不开心:
你踩到我脚了,连个道歉都没有,这让我不开心。
那情绪便得到了疏导。
语言表达,自然是最精准的表达方式,作者还提到了艺术表达、身体表达等方式,重点是,我们要准确找到情绪的根源并表达出来。
情绪管理,说难,很难,说简单,很简单。
只要能发现根本原因,解决情绪就不是难事,但是情绪出现的时候,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根本原因,也就会让情绪越变越坏,进而可能会影响周边人的情绪,进入坏的循环。
当情绪出现的时候,不要急于表现出来,让子弹飞一会,去找一下情绪的根源,会发现很多情绪的产生似乎也不是很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