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里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大概的意思是说:“学校把孩子圈在学校里,可是现在的孩子根本就不缺书本,不缺教师的辅导,而是缺对于大自然的实践和探索。”
我认为这段话说到教育的痛点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对于大自然的实践探索是极其缺乏的,换句话说就是,这是一群被城市钢筋水泥包裹起来的孩子,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泥土是什么味道的,也不知道我们所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它们长的是什么样的。我儿子就是典型的例子,看到农民正在插秧,儿子好奇地问:“为什么他们要把草弄的这么整整齐齐啊?”我瞬间无语。我想虽然我和他解释过那并不是草而是稻谷的秧苗,我们吃的米就是这种植物的果实。但是我相信,只要再次拿一颗草和一颗稻谷的秧苗给他认,他肯定还是认不出来。
当然,这只是举一个例子而已,但是这个例子足以说明了我们教育的很多问题,我们以书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孩子不知不觉被围困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中,认知被囚禁起来,他们意识不到,如果城市文明一旦崩塌或者消失,他们能不能生存下来,这是这个问号。
这就是面对自然的能力,我们的孩子是缺失的。有很多类似于野外生存的纪录片和电影,那不仅仅只是电影或者是纪录片,那是我们生存的最为真实的世界。城市的霓虹灯闪烁,往往迷惑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一个虚妄的世界。我们缺乏一个一旦失去城市文明社会之后的教育,或者说孩子需要在自然界中成长,而不是和城市里的所建的高楼一起成长,一旦高楼坍塌,我们将摔的粉身碎骨。
同样的逻辑,社会把父母圈在公司里,办公室里,美其名曰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打拼。也仅仅只是为了生存。如果一个社会仅仅只是为了生存而不断索取的话,那这个社会就是病了。人活着有比生存更加重要的事,那就是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天赋。我们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发现并发展孩子的天赋,而不是成为工具。而社会和人的天赋并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成就的。
相反,更为危险的是,如果一个以经济为导向的社会,那么它所要面临的将是无穷无尽的后遗症。诸如人成为了金钱的奴隶,社会成为资本的奴隶,结果就会让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人间,变成一个庞大的机器,每一个人都活成了机器的零部件,没有灵魂,只是一个行走的躯壳。我们真的想变成这样吗?我们是人,虽然具有强大的征服自然的能力,但是对于自然界或者是宇宙,我们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我们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难道不是属于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吗?一不小心把话说大了,把事说宽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其实就是我们人需要怎样存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和人需要怎样的存在有时候是矛盾的。理解这个矛盾,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是否具有独立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