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瞻彼淇奥,菉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傈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匪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经·卫风·淇澳》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是那样严谨,胸怀宽大,是那样的光明煊赫。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以忘怀啊!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拥有君子之风的美好,但是这种在古文里穿越而来的美好,正在离我们远去,不信看一组数据:
还有这一组数据:
这些结果都在提醒我们,现在的环境正在催生人类得一种很严重的病,叫做孤独症。
凡事都是有因必有果,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环境下,按道理来说,人应该活的越来越幸福。
尤其是小孩子,简直可以说不仅不缺任何吃穿,甚至父母为了疼爱孩子,给孩子所提供的远远供大于求。
所以作为成年人来看小孩子的生活,总是很羡慕的会说一句,“现在的孩子真享福啊!”
至于小孩子是不是也持一样的观点,也认为自己很享福,我认为是恰恰相反,因为幸福的孩子不会小小年纪就选择自杀!
一个内心幸福,非常会生活的年轻人也基本不会选择单身,除了那些有极高精神世界追求的人,每个人都天然希望能够拥有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作为父母好冤枉,明明自己那么爱孩子,那么想把一切最好的都奉献给自己的孩子,甚至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但是孩子竟然还是不领情,还是觉得生活很痛苦,还是要往那条不归路上去走。
作为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肯定心都是滴血的!
但是我要说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是父母造成的,尤其是切断孩子面对真实生活的能力,从此让孩子只能不接地气的生活,这绝对是很多父母无意造就的。
了解过早教的人都知道,小孩子在最早几个月手可以抓握的时候,为了刺激孩子智力的急速发展,就要带着孩子尽量多触摸各种东西。
手是一个触觉特别灵敏的器官,古人也早知道手对人的作用,所以有“心灵手巧”的成语流传了下来。
心可以触发手,手的锻炼又能进一步加强心灵的成长。
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结果,很多父母在孩子早期的时候也知道,但是随着孩子日渐长大,父母大概是无法抵御自己的慈爱之心,不舍得孩子吃苦受累,所以把孩子应该要学会做的一切事物都包揽了过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就是变成会做家务好像是一件很上不了台面的事情,我曾不止一次听到过有家长这样说:“我就是不让我女儿做任何事情,省的她长大了去婆婆家受罪。”
这样的家长我想肯定没有想过,孩子自己再疼爱,也代替不了孩子以后还是要自己面对生活的事实。当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过自己的日子时,父母要怎么办?还能全权包揽吗?
现在的事实是很多父母根本忍受不到孩子成年,就已经被孩子的懒和赖弄得叫苦连天,如果孩子再学习不好,只知道玩乐,那么父母首先就会过上生无可恋的日子,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也会生无可恋。
因为每个人活着都要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价值感受越大,自己就活的越有希望,也越有朝气。
而父母为了疼爱孩子,生生剥夺了孩子可以受磨练的机会,让他们什么都不会做,除了学习,再没有能够利益他人的价值。
这样教育方式培养下来的人怎么能不自私,不冷漠呢?
你就算让他对待别人热情,他也不会做啊!
对别人最好的热情是什么?
就是能够提供别人所需要的帮助。
一个生命最需要的是什么?
就是吃穿住用,而现在这些一切靠钱解决,人们已经不屑再用自己的劳动和爱心来做这些事情了。
所以人与人之间怎么能够和谐呢?
一切都是利益的交换,而没有爱心交流,这样的日子谁受得了呢?
今天当我们回顾古人的风范,看到君子的优雅、淑女的贤淑、夫妇间生同衾,死同穴的生死与共;亲子间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间仗义疏财,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豪迈。
我们除了羡慕,难道不该反思当下我们到底在给孩子奠定什么样的人生基础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