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存墨设计两位领头人,陶艺家曾力曾鹏于本月初,作为嘉宾,参加了在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馆的 “中国陶瓷艺术国际巡展”。在展览现场,运用广东传统石湾公仔捏塑技法进行现代陶艺创作,还示范了使用中国画与书法进行图稿创作,技惊西班牙观众。
我在親友的微信朋友圈中关注了这个盛事,今天看到广州日报记者刘鹏飞先生对这件事的报导与评价,非常合我意。特全文转发并插上親友们发到微信的照片,以本人微薄之力助力宣传。
所有照片均是参加这个展览的親友们在现场所拍摄的。
文章刊登于 2019年03月25日出版的《广州日报》转发如下:
《石湾陶·过海记》作者:刘鹏飞
威水:石湾陶“不过江”?
石湾陶“不过江”?这次,石湾陶不仅过了江,还跨了洋,更是架起了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日前,应西班牙国家陶瓷博物馆邀请,“中国陶瓷艺术国际巡展·西班牙站”在西班牙举行。该巡展展出了数十件石湾著名陶艺家曾力、曾鹏的作品。陶艺家现场示范了使用中国画与书法进行图稿创作,陶泥在艺术家手尖上起舞跳动,让国外的艺术家们啧啧称赞。
开幕式上,西班牙国家陶瓷博物馆馆长焦米·科尔表示,中国陶瓷文化在多个世纪以前就通过丝绸之路来到西班牙,并和西班牙的本土文化产生交融,从西班牙近几个世纪以来的陶瓷生产与发展史上能看到大量西班牙向中国陶瓷文化学习的证据。
瓦伦西亚现代艺术馆展厅入口 展览海布在西班牙 西班牙观众踊跃参观展览从几个世纪前西方向中国陶瓷文化学习,到近现代中国转而向国外学习现当代陶艺,再到此次中国传统陶艺在西方展示的备受关注,在此次巡展的策展人、广州美院副教授谭红宇看来,中国陶瓷文化的主动走出去,展现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创新。
西班牙石湾陶艺展现场 展品之一,曾鹏作品 曾力的雕塑及国画《石湾陶》 展览现场,曾鹏在解说 西班牙陶艺大师在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曾力在解说 中西两国陶艺大师在现场 广州美院教授,策展人谭老师佛山陶艺“跨洋”巡展受关注
这次巡展以“传统在今天”为主题,内容包括实物作品展览、陶瓷纪录片展映、工作坊示范和访问交流等。来自佛山石湾的曾力、曾鹏两位陶艺家也来到现场,运用广东传统石湾公仔捏塑技法进行现代陶艺创作,让国外观众零距离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这次展览吸引了西班牙不少重量级艺术家来参加,其中包括西班牙国宝级艺术家、国际陶艺大师恩里克·梅斯特列。
“工作坊火爆到让人有点意外。”谈及巡展的受欢迎程度,谭红宇有些激动。尽管开幕当天不是周末,人群依旧慕名而来,很多观众还都是专业艺术家。“曾力、曾鹏大师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了八件陶艺作品、六张中国画,展现了精湛的技艺和强大的创作能力。”谭红宇介绍道,陶泥在两位大师指尖上起舞跳动,让不少国外的艺术家同行们对中国陶瓷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恩里克·梅斯特列就表示,中国人的手指那么灵巧,东西做得很有灵性。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度,光是申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项目就有10840项,正式提交的项目有6952项。经过评审,最终获得支持的立项项目只有955项,其中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为187项。而广东省对外传播交流推广的项目只有两个,该巡展便是其中一个。
亮点:多媒介立体传播中国陶文化
记者了解到,去年该巡展已经在芬兰成功举办,此次在西班牙巡展,将持续到5月5日,之后还要到瑞士日内瓦。国外三连展加上不少国际陶瓷艺术大师的助阵,最大程度地宣传了中国陶瓷文化,其中包括石湾陶瓷文化。
据介绍,此次共有5部有关中国陶瓷文化的纪录片。它们都是谭红宇花费十几年的时间研究摄制完成,其中《师傅》、《西南陶纪》、《泥中有我》三部影片还获得多项国际大奖。为何会选择纪录片这种形式,谭红宇告诉记者,在对外交流项目中,如何让传统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纪录片是一把钥匙。她将宏大的“中国故事”落到陶瓷艺术生产和艺人生活这些细微的实处,通过“有温度”的日常生活点滴,能让“中国故事”得到鲜活的传达。不仅如此,谭红宇还用了三年时间拍摄了陶艺大师恩里克·梅斯特列的纪录片,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真实的恩里克·梅斯特列。
当然,亮点不仅仅是陶瓷展览和纪录片,20张中国画陶瓷匠人生产与生活图谱——《师傅系列》所带来的轻松灵动的气息,让国外观众一窥中国传统陶瓷匠人精彩活泼的生活。这些中国画向观众展示了陶瓷工艺、流程以及陶瓷匠人的日常生活。
“我们陶艺还保有鲜活浓郁的农耕文明痕迹,国外观众对此很着迷。”不仅如此,曾力创作的长达2.48米、高1.24米的大型中国画白描作品《石湾窑》还被西班牙国家陶瓷博物馆收藏。该画融合了曾力、曾鹏两位大师在石湾产区的成长记忆,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石湾陶瓷生产的场景跃然纸上。
赠送曾力画作"石湾窑" 布展时,“石湾窑”除除展开中创新:传统+现代表达,赋予石湾陶文化新张力
为何会选择曾力、曾鹏的作品来做展览,谭红宇有自己的想法。她表示,借用这次展览的主题“传统在今天”,他们的作品传达了活态的传统气息。两位大师的创作不仅保留了传统石湾陶的内在精髓,还通过借用现代主义的表达,赋予了石湾传统手法以新的生命,这也是“传统在今天”的一个优秀案例。
此次展出的作品,用简洁的形式勾画出塑像的精气神,简约、洗练的手法让陶塑作品在保留传统石湾捏塑“易趣”的精髓的同时又让作品极富现代感,飘然出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藏家告诉记者,与传统的石湾陶相比,两位大师的作品不会运用太多的釉色,也不会运用“雕琢”手法,相反他们更善于运用不同粗细的泥片对比来强化肌理美感,“这在传统工艺的标准看来确实有瑕疵。”用釉的克制加上肌理“混搭”再配上现代表达,让他们的作品以另外一种姿态轻盈地走入各个年龄层次群的生活。在广州艺术家、策展人刘庆元看来,他们早期作品不自觉地将传统制陶工艺与现代形式美学思想相结合,由此逐步发展为一种清新质朴、充满中国传统文人和民间意趣的个人风格,体现了传统精神和现代主义风格的融合。
当然,两位大师也非常注重作品所带来的生活气息。用曾鹏的话来说,就是作品要有“人间烟火气”,也就是要让传统作品有现代的表达,让作品拥有了“自带融入环境”的基因,使作品有了让人带回家的冲动。谭红宇说,我们今天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不应任由“遗产”沉睡于博物馆中,而是要使之滋养于生活,并以自如的方式融于复杂多变而活力四射的当代生活。
西班牙陶艺大师在展览中
关注:要拓展疆域 石湾陶要突破
对于石湾陶的传承与发展,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曾鹏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人说,我的作品不像石湾的出品,既不像我外公,也不像我父亲。我父亲曾良做的是鹰,有一次他还很不开心地说我们不继承他。”曾鹏称,传承是拓展疆域。“如果我们能在岭南的土地上做出了与旧的岭南文化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新岭南,那才是真正的岭南的发展。”实际上,这一点也正是石湾陶要突破所需打破的。
同样,谭红宇也有相近的看法。虽然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影响力遍及全球,不过在现代发展情况来看,我们的陶瓷制品的国际形象还不尽人意。对石湾而言,不可画地为牢,应该把传统技艺的传承视为文化发展的财富,而不应局限于行业竞争,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走出陈规,虚怀若谷,拥抱世界文化。谭红宇强调:“手艺不是生意,而是文化。”
如何让陶瓷再次回归生活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石湾陶要突破,不仅需要更多年轻创作者的加入,而且还要更多公众的参与。
“要将陶艺的材料语言变成公共语言,让公众的参与度提高。”曾鹏表示,吸收年轻血液的加入不仅是完善内部传承的必要,而且还能在创新路上为大家打开更为开阔的视野和理念。同样,公众的参与能有效地维系陶瓷文化的传承,也是陶艺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
策展人广州美院教授谭老师 谭老师与西班牙陶艺大师 中西陶艺家比一比艺人的手 中国的陶艺,世界的陶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