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708890/d26a7b9000956378.png)
这两天看完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很想写点什么,但又不成体系,就写个随笔吧。
我为什么想要看这本书呢?第一,当然是冲着村上春树的大名,也就是名人效应。第二,这本书的缝腰带上写着这么一句话:“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最近着迷于学习写作、学习写小说,看到这句话,当即就想一探究竟。
如果有人和我一样,抱着这种心态来阅读这本书,刚开始恐怕是要失望的。因为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没有写任何一个具体的写作方法。
刚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作者跨越四分之一世纪的跑步旅程。作者详细讲述了几个重要的跑步经历,以点连线,回顾了近25年的跑步旅程。
也许是作者驾驭文的能力太过高超。读着描述跑步的文字,我却能感受到作者的灵魂在与我交谈。有些隐晦,又有些坦白地讲述着他的所思所想,他的价值观。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就像石子投入水中泛起的一层层涟漪,需要读者一层一层地解读。
待你读完整本书,你会发现这本书确实又谈了些写小说的方法。因为,写小说和跑步,看似毫无瓜葛,但又可以产生奇妙的联系。
第一种联系,长期跑步,能使体魄强健,从而为写小说这种高强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种联系,马拉松式的长跑和写小说一样,都需要耐力。长跑途中,那种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的极致体验,那种想要跑到终点、又要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应该也是写小说、特别是写长篇小说时,所要经历的。写的是跑步,其实也是写作过程的一种隐喻。
第三种联系,跑马拉松时产生的极致心理体验,也许成为了作者写小说时的精神养分。因为,天下的道理,万变不离其宗。
对于作者这句话:“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是自然的,切身地,以实际地学到的。”我想,作者其中的一层意思也许是,作者在跑步过程中的各种经历和内心感受,成为了他写小说时的原始素材。正因为他对极致的心理体验有切身的体会,所以才能源源不断地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字。
而有些作家,像烟花一样瞬间绽放后,就凋零枯萎了。有人甚至选择了酗酒、吸毒等方式刺激写作灵感。
第四种联系,跑步和写小说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虽然作者每年都有参加马拉松比赛,日常也会做有关训练,但是这无关乎名次的追求。而是,一再地与昨天的自己较量,不断地突破自身极限的过程。
作者在参加完100公里超级马拉松后,突然对跑步不再那么执着,也许是跑过了这项极限运动,于是开始尝试铁人三项赛。在铁人三项赛里,开始挑战骑自行车和游泳的极限。
作者提到,在训练跑步时,不是一下子挑战最难点,而是每天增加一点难度,让身体慢慢适应。我想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写作训练,就是逐渐增加写作难度,让写作脑逐渐适应。比如,刚开始每天写100字,然后500字,然后1000字,然后1500字,以此类推,不断增加写作量。同时,题材上,刚开始写些随笔,实用类文章,最后再慢慢挑战写故事、写小说等较难题材。在每天循序渐进的持续锻炼中,提升驾驭文字能力。
以上就是我初次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时的感受,相信再读一遍必定会有更深层的体悟,届时再作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