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二日,就是立冬。可窗外的暖阳, 依然舒爽宜人,温度又恰到好处,不躁不缓,怡然悠悠,根本让人不能把当下的暖阳,与立冬时节联系于一块。
山里学校教学楼左侧的窗前,有一棵三层楼高的大桂花树。一两周前,刚谢去了一树繁茂浓浓的金色桂花。这两日,日夜温差居然又大了起来,使得这粗壮的老桂树,一夜间,从黄绿相间包裹的浓叶子下,在那枝桠裸露的光秃部位,争先恐后,重又开起层层堆叠的褐色小桂花。
一缀又一缀,一阵又一阵的细密花儿,你挤我来我推你,不谦不让,密密匝匝,交叠相互,见缝插针般布满了老树的枝丫。
有些不甘寂寞、抢得先机绽开了的桂花,早早就怒放起金黄的光泽,把花骨朵表层褐色的外壳,褪得一干二净,飘摇晃荡在暖熙熙的艳阳里,香溢四方。
满树桂花,释放出郁郁浓香,如同发出奔赴夜宴的邀约信号,招来一树舞动翅膀的大小昆虫,有腹部黄黑相间个儿大的土蜂,有中等个的黄胡蜂,有正常个儿的小蜜蜂,更有一些身子轻盈的黄色舍腰蜂,和其它一些叫不出名儿来的小蜂儿,它们全都绕着这满树盈香的金色桂花,上下翻飞,翩翩起舞……
除了吸引来了采集花粉的蜂群之外,居然还招来了肥头大耳且通身绿莹的大块头苍蝇,不合时宜藏于桂花丛中,它们飞舞的速度极快,不时在这朵花儿上闻闻,那朵花儿上嗅嗅,攸忽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没过一会,重又飞了回来,歇于桂花丛间。
三楼窗台跟前,不知从那飞来了一只臭屁虫,此时,它斯斯文文立于一片桂花树叶的边缘,不时舞动一对纤细的触须,像是在对自己轻声低喃,又或候着它的哪位老相好,早点到来。
老桂树上褪尽了绿意的浅黄叶,正是将枯未落之时。巨如华盖的树冠下面,枝桠交叠穿透,构出了一方稍阔的空间,在那悬停了两列小黑蜂点,队列齐整如同看守阵地的卫兵,又像在尽责守卫看护着采集花粉的蜜蜂,它们拍打翅膀的速度极快,振出嗡嗡声响,看不清它真实的面目。那悬停的样子,让人误以为黑点没长翅膀似的,场面确为震撼。
桂花树上的那些画面细节,一重又重,确实让人着迷,以致我都快要忘记时间在流逝。换作以前,在都市生活那会,我总是来去匆匆,少会观察,更不会去留意到身边诸多美好之象。
自我来到这大山里面教书,逐渐习惯了一个人的独处和静安,感觉自己的内在与外部生活,与过去相比,都要警醒了许多。我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更有所增。
每一日,迎着晨光,我喜欢独自一人,去往更里面的村落和山谷散步,感觉特放松。寂静的山野,总会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让我欣悦开怀。
一个人静静游走,慢慢欣赏一路风景,看着身边的山野田园日变夜化,常会不自觉陷入思考之中,与自己的内心,自然顺畅作起了对话和沟通。
那种宁静而又独特的美妙感受,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探求,一种更有意义的自我存在。让我对曾经阅读过的经典书籍,以及古往今来哲者智人的诚心提醒,有了更为切肤的认知与感触。这是一个人身心俱同的时刻,那情那境,尤其容易理会先人们的谆谆告诫。
在这个最适宜恬静独处的大山世界,我能体味、可看到和注意的东西,比以前多了许多;对周围的山野与自然,也有所体悟和觉察;并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对学校周边陌生并熟悉着的世界,居然产生了一种更为直接的反应。
尤其最近这两个月来,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一个人,若能寻一块适宜之地,安安静静地独处一些时日,啥也不去费心,啥也不去焦虑,那么,他的身心,就会彻底放松下来,更加容易找到平衡与独处的要术:“一人居一隅,与独处相静安,原来是如此之有味道,让人起快意,并养成一种更为敏锐的察觉之感。”
过去的这大半年,我逐渐习惯了一人在大山里呆着,喜欢去亲近山野自然,慢慢享受一人独处的妙用。
独处,确给我带来了全新的喜悦与观感,增添了许多与过去不同的乐趣。我依然一如既往地爱着我的妻子和儿女、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与他们在一起相处时,我比以前更关心起他们,也更能享受与他们在一起的欢快时光。
相比于过去,我更爱现在的我,时不时,我就会突发感慨并赞叹起来。所有这些显见与不显见的诸多变化,均是我一人独处山野自然的生活,教育了我,启示了我,给了我相当的力量,给了一个再次重生与成长的机缘。
可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只要一说起独处,脑海便会浮现这样的评判标准:“喜欢独处者,必是一落寞又无助的人;他定是出入形单影只者,独自远离社会、远离家庭、远离群体,过着孤独终老的萧瑟生活;他是一个被社会边沿化,没有清晰社会价值与角色定位的人……”
对那些公然宣扬自己喜欢独处的人,人们对其习以为常的论断还有:“独处者,均是回避社会型的人格障碍、自闭症患者、不健全家庭、宗教隐士、社会排斥者、悲剧英雄……”
甚至如古希腊的智者哲人亚里士多德,亦相当排斥个体游离于社会外,仅过着一人极其简静的独处日常,他曾经写下:“说人类的至上幸福,即孤独。这是很奇怪的,因为人是种政治生物,其本质是要与他人共居。”
加上有了罗马帝国最崇高理想追求的代表人物———西塞罗的加持,他更是过份强调一个人的社会美德:“男人最崇高的品格和最珍贵的精神,就是对荣誉、权势、力量和荣耀的不知疲倦的追求……”
有了先贤的精神昭示与激励,古往今来,社会主流恒定的价值观,定是要求并约束于人,要求人必须、也应当融入社会历史的洪流里去,而非独自一人,背着社会与群体,过着世外桃源的隐居独处生活,这也就有了他们齐声反对独处者,和他们那些有失偏颇的意见与看法。
看来,排斥个人的独处,从来都是热衷于社会活动爱好者最好的靶向目标。这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观念,而是人类社会自群居生活来,就已融入了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所以才会对独处有这般根深蒂固的偏见。
难怪当我们观看动物世界的记录影像,常会看到,那些习惯群居的猴群部落,它们惩戒那不安分、爱折腾、不听话的顽劣猴子,所用的好方式之一,便是孤立那不乖又不服管教的猴子,不让它融入到猴群生活中去,让它远远跟在猴群后面,不让其参与猴群的集体行动,并把这作为猴群家族对那些不服从管教猴子的警戒例子,以儆效尤。
而这对于身心正常、喜欢独处的个人来说,实际却是极其悲哀、疯狂而又糟糕的事情!
一个人,若从不学着去体味静安独处的妙处,如何欲求完善自我内在与外在的统一?如何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去滋养自己的灵魂?如何在自己的内心想法与在外缤纷的世界,得到平衡、解脱和统一?
尤其当他的灵魂,被太多世俗所纠缠,还有腐败的物质主义所蒙蔽和剥削时,他就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恰到好处的静安独处,其实是有独到的妙用!
恰如威廉.华兹华斯,在长诗《序曲》中说的那样:
当我们从久已忙碌的世界所隔绝,
然后凋零的更好的自我中,
厌倦了俗世杂物,
以及那令人疲惫的娱乐,
会发现,独处是多么优雅,多么和蔼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