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士/海滨:诗意居6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1-02-10 09:01 被阅读0次
    安居士/海滨:诗意居6

    诗意居,处处彰显着一种清幽雅洁的精神。鹤为云故乡,梅是雪精神。梅枝挺拔,梅朵绽放,细节中见功夫,能看出不俗的审美品位。白色绣花丝巾做成的靠垫,也能感受一种独到的眼光。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追求,最好回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见微知著,用在此处,再恰当不过。

    安居士/海滨:诗意居6

    雅致的茶室书房,连同蓝底绣金黄色银杏叶坐垫。窗外蓝天白云,屋内茶香书香。诗意,有时就这么简单。明亮的光线,幽暗的角落,错落着一种宁静和怡然的美。开心饭,禅意茶,如此组合,也是耐人寻味的。那些独自守望的时光,荡漾着一种诗情。

    安居士/海滨:诗意居6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见书房题唐代诗佛王维的一首《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安居士/海滨:诗意居6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安居士/海滨:诗意居6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安居士/海滨:诗意居6

    想起富有诗情画意的若耶溪,曾让历代的文人雅士流连忘返。南北朝时期诗人王籍著名诗篇《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静一动间生动刻画若耶溪岸幽静风景。唐代独孤及的“万山苍翠色,两溪清浅流”,孟浩然的“白首垂钓翁,新装浣纱女”,李白的“若耶溪畔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丘为的“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等诗句,都生动地描绘了若耶溪两岸的美丽的风光。诗意居,若耶溪。

    安居士/海滨:诗意居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居士/海滨:诗意居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ew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