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周梵
119个笔记
第七章 接纳自我,从拥有强大内心开始
>> 第七章 接纳自我,从拥有强大内心开始
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和金钱的关系,都不要怕输,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力量感就会生发出来,我们最宝贵的注意力就开始投向创造和成长,能释怀的过去变得广阔,我们就能以此刻为轴心在未来画下一个更美好、更广阔的生命之圆。
>> 会不会有人天生就内心力量强大
>> 正向关注——爱与力量的起点
>> 正向关注,例如自我肯定、自我接纳等,是可以为自己带来力量和爱的。当我们不习惯、愿意或者没有能力给自己正向关注时,自然就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确定感。
>> 因为当我们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比在意别人多时,我们是不可能真正懂得爱和欣赏的。
>> 当你在意的人确认你足够好,你才能确认自己足够好。那种相信我很好所带来的安全感、快乐圆满的感觉才会重新回来。仍然有很多人相信这种感觉一定要依赖别人才能得到呢!
>> 真正的爱来自自我
>> 可是既然你可以决定通过相信对方的话来转变自己的感觉,那就意味着你可以自己决定力量的有无,和别人根本就没关系。
>> “假装我需要别人认可才有信心”
>> 事实上跟另外一个人没有一点关系。每个人都是自由有力量的,可以选择去做自己想做的,也可以拒绝自己不想做的。
>> 悖论却是你是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也不可能给予别人爱。你给的可能是讨好,是牺牲,是委曲求全,是伪装,唯独不是爱。而你给予的不是爱,因此你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爱。
>> 关注自我,为自己的生命与感受负责
>> 所有痛苦的感觉或受伤害的感觉,不可能是别人给你的。
>> 而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最后就会成为属于你的真相,因为观察本来就是创造的一部分。
>> 学会把投注在别人身上的期待和注意力收回来,放到自己身上,就是为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感受负责的第一步,也是收回力量最重要的一步!
>> 找回“相信”的能量,才能治愈背叛的伤痛
>> 只要你愿意,任何时刻都能体验到爱与被爱
>> 哪怕没有爱或是很少的爱,但只要你相信那些语言和行为背后有满满的爱,你就能感受到爱。
>> 把握选择权,相信什么都要由自己来决定
>> 比如你知道只要身心一致地相信自己很好,很值得被爱,你就会变成更自信,更有力量,价值感更高的人。
>> 当你自我价值感低的时候,或者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时,就会因为太渴望爱而把一些挑逗或逢迎当作爱,被一个撩拨成性的人夸赞两句就如同溺水的人抓住木头,飞蛾扑火般扑向这段感情,从而失去自我。
>> 打开生命的视角,把相信的带入实相之中
>> 在极端挫败带来无力感时所产生的,与无力感匹配的反应就是失望。
>> 我们会用怀疑的态度来表达失望,怀疑别人,怀疑自己,并深深地质疑整个世界还有没有变好的可能性。
>> 隐性的信念系统就会带来这样的人生圈套,当我们没有发现它的存在时,能量在,情绪在,但看不清始发源头,于是只会通过泛化自己的问题来合理化归因。
>> 醒来之后发现妈妈不辞而别的恐惧、愤怒,以及深深的被欺骗被遗弃的感觉,已经变成了芹菜人格的一部分。
>> 所以,如果她在意的人试图隐藏自己的想法,就会引起她极大的不安。对所有的沉默或者不及时回应都会异常敏感,要么割裂,要么就用一切可以控制的手段逼迫对方和自己沟通。
>> 当“不回应=被抛弃”这个历史印记和信念系统被看到,并从潜意识带到表意识,这个潜意识深处的信念系统就被转化了,她才真正从这套木马程序中解脱出来。
这个时候,她才可能有选择权,去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自己在关系中是安全的,也才有可能相信对方的爱是真实存在的。
当你的心从这个程序中获得自由之后,也就有力量给自己的另一半自由了。
当她再表达想对方能及时回应自己时,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总有种委屈无助的沉重感,而是可以轻松允许的。
>> 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漏洞,而成长就是借由关系中的各种事件来自我觉察和自我探索。并在这个过程中,收回力量,获得自由。只有自由了,你才可能决定选择相信什么,并把你所相信的带入你的实相之中。
>> 卸下伪装,拓展边界,坦然接纳环境与自我
>> 尊重自己,是维系一段关系的前提
>> 之所以不表达,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不想破坏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好形象。
想维持好人的形象,比如宽容、大气、善良。表达真实的自己总是要冒风险的,比如直接说出“上周帮你买午餐的钱,你忘记了,记得还给我”,就意味着你要暴露自己的某个看似不好的部分,即这二十几块餐钱,我在意,我想要。很多时候人们内心是分裂的,一方面确实在意,但又不想承认自己在意,又想在他人面前保持自己无欲无求的完美形象。
>> 压抑的牺牲感和委屈会越来越多,只要对方对自己有一点点的不满意就完全无法接受,过去所有的委屈都会变成愤怒。
>> 真正愿意在关系中有长久承诺的人,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愿意去了解对方的需求,并愿意花时间,耐得心地去商量,去沟通,谈出一个双方都认同且较为公平的方案。
>> 我们无须时刻保持完美
>>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真实表达,除了想维护自己的完美形象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不想承担行动或表达的风险。什么风险呢?比如真实表达之后,小的风险是说了可能会惹对方不高兴,更严重的风险是对方可能会离开自己。
>> 无论是不信任这段关系还是不信任对面的那个人,本质上都是不信任自己。
>> 但只要他们还在玩这个游戏,便可能终其一生都难以对关系,对无条件的爱,对一个人真的可以接受有瑕疵的自己这件事产生信心。
>> 愿你的善良里没有懦弱,接纳里没有伪装
>> 愤怒是因为自己的边界被踩到了,所以愤怒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馈,告诉你,你接下来的行动有两个方向,对外工作和对内工作。
>> 一个方向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对方知道你的边界并遵守。
另一个方向是通过让自己成长,真正升级认知,扩大自己的边界。
>> 即使对方的行为不改变,也会因为自己边界的扩展,不再产生愤怒。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接纳和扩展。
>> 真的接纳这件事,看到自己的限制,并真的扩展它。这种内在的扩展带来的接纳是不会在日后反弹的。
>> 愿你的善良里没有懦弱,接纳里没有伪装,可以真实坦然地面对自己和自己的世界。
>> 面对幻灭感,如何走出自我怀疑的黑洞
>>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真实的?
2023/9/16 发表想法
失控了,需要重新调整,适应
>> 原来自以为很了解熟悉的人,也许自己从来没有认清过,感到无比的陌生。也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也并不了解自己。
>> 原来自以为很了解熟悉的人,也许自己从来没有认清过,感到无比的陌生。也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也并不了解自己。
>> 接纳幻灭,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窘境
>> 孩子生活在严厉的,生存压力、竞争压力很大的环境中,很少得到真正的认可,无论他们怎么做都不能让父母真正满意。
永远都要更努力、更懂事、更优秀,要比身边的人强。
>> 在教官式的爱中养育大的孩子会习得一套价值观:只要你拥有更多的筹码,你的生活就会变好,就不会有其他问题了。
>> 打碎人格背景,才是真正的自我超越
>> 你以为的自信可能只是盲目和傲慢,但也只有经过剧烈的自我怀疑,才可能建立真正的、根基深厚的自信。
>> 我所说的自我怀疑,是指经由一些有意外性、冲击性的事件带来的认知上的冲击之后产生的自我怀疑。
>> 还有人会变成纯粹的物质主义者,除了物质、金钱和身体本能的欲望快感,他们认为什么都不必当真。
>> 经历怀疑、幻灭之后还能在废墟上重建新的、更完整成熟的自我意识结构,需要有足够深刻的觉知、勇气和自省,而不是轻易地降低生命标准,放弃爱,放弃关系,甚至陷入愤怒或报复中。
当然,这种自省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备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成长和自我觉知洞察的训练。
>> 见过了许多超越你原来认知的人、事、物之后,经历了挫败和坍塌之后的虚无和巨大的自我怀疑之后,能在这片废墟上再次建立对自我的信心。
>> 生命本就是一个不断投入的过程
>> 有积累,才会有获得
>> 建立亲密关系、投资或创业,这三件事都需要投注你生命中很重要的资源:时间和注意力,还有不同数额的金钱。
>> 所有的投资结果一定是滞后反馈的,你需要持续累积到一定量,才能开始有明显的肉眼可见的收益。
>> 摒弃偏执与妄念,投入需要理性
>> 一段关系中最大的风险就是:一颗心全情投入,同时用物质做载体表达自己的爱,花钱送礼物,还让对方进入自己的重度关系圈,彼此的生活、人际关系深度绑定。
>> 第一个选择是继续追加投入,再次给出承诺,修正自己在关系中破坏关系的模式,重新经营它。
第二个选择是割肉止损,彻底分开,为自己创造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 很多人会选择第三条路。即什么都不做,维持着,消耗着,心存侥幸地拖着,期待时间长了关系会慢慢改变。最后把所有的情感和体面都耗尽,积蓄足够量的痛楚和愤恨作为动力来源,推动自己再走第二条路。
>> 长时间的消耗造成了心理能量的巨大亏空,需要修复很久才能重启下一段关系,甚至即使进入了新关系中仍会心有余悸。
>> 这就像自己持有的股票一直亏损,明明亏损已经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却还想补仓,跟股市较劲,不相信自己会错,不甘心自己的损失,最后把小损失硬是拖成不可弥补的大损失。
>> 在一段关系中历练,认清真实的自己
>> 我笑了,说:你是不是在准备带孩子去之前脑子里出现过一些画面,而且多半是温馨的诸如祖孙相认让你妈妈很感动,然后你们在一起温暖和谐的画面?
>> 而他们在实施这个行动的过程中,并没有看清楚自己的承受能力,而是带着头脑中想象的美好画面就去做了,一直付出,对对方好,做完之后对方没有给出期待中的反应就会受挫,甚至受伤,感到被辜负。
>> 守护好自己在每一段关系中的感受,不急于抓取在关系中所渴望的东西,也不再像个赌徒一样,带着侥幸和妄想盲目付出,除非自己想清楚了,能负责,能平和地接受对方的任何反应。
>> 对过去释怀,让今后的人生圆满
>> 当对自己的这些损失感到不甘心时,人们往往会做一些愚蠢的决定:自毁式的报复,更容易被诱惑,或者反复咀嚼伤痛,拉人站队,结果满身怨气,陷得更深。
>> 其实在失败和损失中能获得成长并快速崛起的人,和在损失挫败中掉入赌徒心态越输越多的人,最大的差别就是一个字:认。
>> 这个“认”有两个维度:接纳事实、接纳自己。
接纳此刻发生损失的现实,不要去想:
不应该这样。
本来没必要损失的。
早知道会有今天,当初就应该如何如何。
这些对过去的假设,和对未来的幻想一样,也是妄念。
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这个就是当下的事实。
>> 《原则》的作者,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里奥说:“做一个无比现实的人。”
活在此刻你的现实中,你才会产生真正的能量,改变现实。
>> 曾经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那个情景下的你动用自己的最高智慧、尽最大能力做出的最好选择。
>> 你能失去的都是你承担得起的。不甘心会把我们的能量一直胶着在过去,也会强化自己无力掌控未来的虚弱感。
>> 当我们愿意“认”的那一刻,力量感就会生发出来,我们最宝贵的注意力就开始投向创造和成长。能释怀的过去变得广阔,我们就能以此刻为轴心,在未来画下一个更美好、更广阔的生命之圆。
>> 求助不等于索取,你值得无条件的爱
>> 求助不等于索取
>> 对时间的焦虑源于时间的匮乏,在生活中,我们之所以无法释放更多时间,是因为我们缺乏四种核心能力:联结力、求助力、决策力、平衡力。
>> 很多人的求助力之所以丧失,往往是因为他们曾经表达过自己的需求,但是却没有得到满足。数次挫败导致的心灰意冷,带来的是决绝的孤立,他们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世间如此凉薄,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 索取会引发他人的反弹,而求助不会。
>> 索取通常是带有操控性的,最常见的模式有三种:
道德绑架:你这么有钱这么强,你就应该帮我,不帮我就说明你冷血、虚伪、人品有问题。你是孩子的爸爸啊,你就应该多回来陪陪孩子啊!我无所谓,但孩子需要爸爸。你这样还算个爸爸吗?算个男人吗?……
交易绑架: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牺牲了这么多,你帮帮我怎么了?为什么我可以为你做到这些,你却不能为我做到?……
情感绑架:你还说你爱我,如果你真爱我,真在意我,那你就会帮我。我只要求你做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你都不愿意,我很怀疑你对我的感情。……
>> 自我价值感越低,就会对别人的态度越敏感,往往会把建议当作批评,把拒绝当作否定。
>> 每个人都可以被无条件地爱着
>>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求助力的三个关系维度:亲近他人、亲密他人、专业他人。
>> 很多人不敢求助是觉得这样是在给别人添麻烦,其本质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与对方的关系没有信心,对自己值得被爱没有信心。
>> 这样的人内在有个极其隐蔽的信念——我不可能被无条件地爱。只有我有用,我才有资格被爱。
>> 真正的求助是不会让这个机制启动的,求助里没有胁迫或责备的成分
>> 表达个人的需要,没有携带任何用身份、道德或情感绑架他人的成分
>> 这就是改命令为邀请、改胁迫为求助的方式,孩子因为爱你,所以愿意配合你。
>> 就像同样的药,你的体质好,吃一副就能见效,而另一个人因为身体太虚弱,吃三副都不见得能看到效果。
>> 教会别人帮助你,也是每个人需要学习的
>> 我们的所有关系会是今天的现状,都是我们过去无数次说出来的话及做出的行为累积至今的结果。曾经发生在你们之间的事情在彼此心中留下的痕迹,不可能凭空消失。
>> 如今的中国人真的越来越有钱了,但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到孤独和疲惫。因为我们身边缺乏足够的支持系统。
>> 求助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来帮助自己,也是成就他人,信任他人。
>> 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团队,在家庭中,爸爸或妈妈如何学会求助和授权,如何教会别人帮助你,这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也是每个人需要学习的。
>> 你不是没天赋,你只是不敢把天赋展现出来
>> 什么是天赋?
它是天分和热情的结合。
有一些人对一些事情,或是在一些领域里具备天生擅长的能力,并且天然就对这些事能保持极大的热情,就能比其他人以更快的速度成长起来,我们就说这个人做这个事是有天赋的。
>> 做着喜欢的事情,投入、享受工作,还能顺便收获成果。
>> 当一个人在做真心喜欢的事情时,是不会觉得苦和累的,更不需要调动自己浑身的毅力去咬牙坚持。就是喜欢做,让我停下来我都不乐意,这就是兴趣和天赋带来的力量。
>> 事实上,天赋是一个人的常量,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
>> 如果仔细观察孩子,你会发现,有的孩子喜欢玩布偶洋娃娃,有的爱玩积木或拼图;有的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做游戏,有的喜欢独处观察;有的孩子内心敏感,非常容易感觉到各种各样的情绪;有的孩子记忆力逻辑能力很强,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对情感的感知力很弱。
>> 你喜欢的,会无意识地吸引你的注意力的,不用特别费力就能做得还不错的地方,就隐藏着你的天赋密码。
>> 天赋线索本身并不难发现,一个人喜欢什么,做什么事情得心应手,如果仔细去观察是很容易发现的。
>> 就好像一个人面对一桌子的菜时,是不需要问“嘿,你觉得我应该喜欢吃哪个菜?”这种问题的。你自然而然就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伸出筷子夹就好了。
>> 很多人一直活在既定的标准中,被规训而不自知,所以会找不到自己,自然也就无法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 挖掘天赋,找到实现自我的阶梯
>> 我们的天赋能否发挥出来,也取决于各种机缘和能力,其中十分重要的两个能力是:敏锐的自我抽离观察能力和对自我的确信与勇气。
>> 而事实上,除了她自己之外,所有同学都能看到她的天赋:细心、周到。
在我看来,这些可不是婆婆妈妈的小事,要做到这么周到细心,需要有很精微的感知力。
>> 不断精进,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 所以,当我们想要开启自己的天赋,就需要改变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增强内在的勇气和信心,也就是提升我们的自爱力。
>> 首先,请你一定要相信三件事情:
第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 第二,有勇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 第三,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成长。
>> 内在的成长,去厘清自己,扩展认知,磨炼心性,这些能帮助你开阔眼界,获得力量,以应对未来人生中的挑战,做出智慧的选择。
>> 当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和爱自己时,我们才有能力发现自己的天赋,并坚定地走向自己的天赋之路。将这种天赋融入工作和生活中,让我们能更好地创造幸福的生活,我们的生命会因此得到扩展,变得更加丰富、宽广,更加坚韧,生命的圆满便由此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