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段对商君书的讲解,特摘要学习。历史明鉴。
中国古代2000多年间发生的悲剧,多与商君书的黑暗思想有关。
商君书的第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弱民。商鞅认为弱民之法,关键在于去强,把那些强民消灭,剩下的自然都是弱民,只有弱民才能供君主随意驱使。
商鞅认为的强民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有勇气的,他们多是身怀武艺的侠客,这些人总是打抱不平、跟政府作对;
一种是有知识的,这些人来自诸子百家,他们的思想太过自由,与主流不一致;
一种是有财富的,这种人多是富商巨贾,他们富可敌国威胁了君主的权威。
按照商鞅的逻辑,让地主斗地主是不对的,要发动农民,瓦解地主;
让富人斗富人是不对的,要发动穷人,消灭富人;
让知识分子斗知识分子是不对的,要发动愚民,攻击知识分子,这就是所谓以弱取强。
除了弱民商鞅认为,国家还应把控晋升的唯一渠道。国民要想升官发财,除了进入体制,别无他途。
商鞅认为国家需要两种人:一种是农民,一种是军人。除此之外的其他行业都应该被禁止。凡是非农非兵的都是舍本逐末的奸民,应该统统消灭,那些不依靠君主获利的人是国家最大的威胁。
商鞅相信,只要断绝体制外所有的获利渠道,老百姓就只能祈求君主赏赐,要想得到赏赐,就只能耕战。这样,整个国家都变成了兵民一体的军国主义国家。君主借助这样的军队一定能消灭强敌,巩固统治。
商鞅消灭了体制外所有的发财途径,但商鞅认为还不够,他觉得老百姓越穷越好。老百姓越低贱,越贫穷,就越在乎君子的赏赐。商鞅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肯为了蝇头小利慷慨赴死。商鞅可谓是最早的军国主义者。
让老百姓贫穷的方法,商鞅认为有两个:一个是刚才提到消灭体制外所有的获利渠道,二是老百姓一有余粮,国家就收走,让老百姓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让老百姓随时处于贫困状态。因为时刻贫穷,自然就会听命于君主,甘愿做国家的马前卒。
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认为国君应该让老百姓有私产,上能养父母,下能养子女。而商鞅则认为无产者是最好的,有资产就不能全心全意为君主卖命了。
商鞅还有一个观点,就是重罚轻赏,认为君主应用恐惧统治国家。商鞅认为最理想的国家就是刑九赏一。赏赐换不来忠诚的下属,只有恐惧能让下属不敢造次。
商鞅还主张罪不分大小,一律重刑。乱世当用重典,刑罚越重,老百姓越战战兢兢,越对君主感到敬畏。商鞅此法比斯大林有异曲同工之妙。商鞅的思想是极权主义的鼻祖,是所有专制君主的导师,其黑暗程度远不是西方的马基亚维利和霍布斯能比。
随着秦制的推行,中国的活力越来越差,秦制实行越久,国家越退化。自安史之乱后,中国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清朝,秦制到了顶峰,整个国家完全成了君主的奴才,因为有创新和反抗意识的强民都不复存在,最终由君主和一群弱民组成的国家成了西方砧板上的鱼肉。
秦制的推行,让中国不存在任何体制外的力量。在欧洲,游离于体制外的市民阶层演化成了资产阶级,推动了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而在中国,商人始终是寄生于朝廷的官商,从不具有独立的地位。因此,中国的资本主义只能是萌芽而绝无可能发展。
秦制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极大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从长期看无异于慢性毒药。2000多年的王朝兴衰和治乱循环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
因此后世的君主往往加杂孔孟之道和黄老之术,以抵消商君书的负面影响,但始终没有改变法家为主的本质。按照商君书构建的国家,即便战胜所有的敌人,人民也绝不会幸福。
走出商君书,让人民富裕而有尊严是我们最大的目标。商鞅的弱民、贫民、辱民,注定要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16831/53b7ec2f777a4a5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