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或者“滇”,这三个字词,在我脑海里可以呈现出许多种印征,它们不像别的省份或城市,只会给我一个特别突出的单一印征,比如“四川”,我会想到“火锅”;“重庆”我会想到“山城”;“湖南”我会想到“湘妹子”;“江西”我会想到“老俵”……那么云南、昆明或者“滇”给我什么印征呢?我想,至少有“大革命基地”、“春城”、“彩云之南”这三个关键印征。
最初,“云南”是我在地理书上看到的雄鸡版图中左下角的一块长了两个小辫子的奇特洋芋,为什么记得它呢?因为它是祖国边陲,再往左下角看,那已经是别国的土地了。也许天生怀有对未知国家的某种好奇感,致使我记住了我们国家西南,有个跟外国接壤的省份叫“云南”。这应当是我开始学习地理知识后,云南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对了,还有个中国人口地理分割线,一头叫“黑河”,一头叫“腾冲”,这腾冲,就在云南。此时的云南,跟黑龙江一样,不过都是我脑中国家的两极省份,并无其它特别之处。
人物和故事,通常会赋予某个具体的地方强烈的某种主观印征。比如云南和昆明,学完历史书中的知识,我便深刻觉得,它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风云省份和明星城市,具有强烈的“先觉性”和“革命性”。此时它像个刚硬不屈的硬汉,或许还跟孙中山先生一样,留着一撮倔强的八字胡,就这么仰着头、挺着胸,威风凛凛地站在我的脑海中。
这个时期,史上很多名人荟萃云南,也发生了很多振奋人心的正义故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有一个人的故事特别吸引我的目光,这个人叫李烈钧,又名协和,因为他是我们县上的人——这可是我们县的无上荣耀。如今,我们县不但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协和中学”,也有“协和广场”、纪念公墓。
总之,那个时期的云南和昆明,无论是“护国军”也好,还是“通电起义”也罢,就是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等名字,说出来都是一代风云人物。他们,都与云南这个地方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在历史书中,我读到了这个血性十足的省份和城市。它很伟大。第一印征,“大革命基地”,就这样牢固地生长于我的脑海中。
“春城”印象,来得比较简单粗暴,因为这都是地理书中灌输给我的知识。至今还记得,地理课本中,一朵盛开的红牡丹,印在介绍昆明书页的右下角,它花瓣带雨,娇艳欲滴——我想:哦,这就是春城,永远都像春天一样, 盛开着鲜花。
“春城”除了书本介绍得令人神往外,事实上对我也有着极大的诱惑力。我还记得,冬天,上学需要迎着凛冽的北风出发,骑着自行车行走在呼呼北风里,手脚全无感觉,一张脸业已被吹得僵硬生疼,这时候,我就想:如果我生活在春城昆明,当可以免受这受冻的苦吧?同样,烈日炎炎、整个屋子都充满腾腾热气的夏天,我一边坐在发烫的木凳上冒着汗,一边想起地理课本中那朵娇艳欲滴的红牡丹:哎,要是生活在昆明,夏天怎么会受这等酷热的煎熬?四季如春的昆明,包括生活在昆明的昆明人,着实惹我羡了许多年,并且在极寒极热的天气里,依旧惹我羡慕着——比如现在,处暑已过,赣南的日最高气温却依旧常常保持在三十六度,晚上睡觉,脱了衣裳也得开一整晚的风扇。那个四季如春的昆明,怎不叫我羡?
而至于“彩云之南”印征呢,则完全是因为中央一套的公益广告。一个字,美!两个字,美呀!三个字,太美了!无一例外,这些字后面必须带感叹号,否则表达不了我对那里旖旎风光、多姿风情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再细究,居然发现“彩云之南”还有个小故事,有些意思。据说汉武帝某天夜里做了个梦,梦到了大片的彩云;起床后,汉武帝便遣使追云去了;这就有点难为人了,您梦中的彩云,叫我去哪里追呢?据说这人一路向南,最终走到了南方边陲,却也真真实实地看到了前边山头上缠绕的彩云,于是回禀汉武帝:追到了,彩云南现,此乃祥瑞。据说有记载的“彩云南现”,多达十次——其实这真不算多,以我前阵子在与云南接壤的四川来看,只要逢雨,山头必有云雾!如果要记载,这就跟记天气预报一样,不免繁琐无味。不论怎么说,这“彩云之南”也好、“彩云南现”也罢,如今成了云南旅游的标准宣传语,我记住了,相信全国人民基本都记住了。
上周从川西回乡,中途路过昆明并作短暂停留。就在这四五个小时的停留当中,我去翠湖转了一圈,又因乘地铁、搭公交,看了几段昆明城的市貌,有几个第一印象:首先,确有“春城”气息,虽然我没见到记忆里地理课本中的那朵娇艳红牡丹,但城市街道处处掩映在绿树中,配以未开空调的公交车显示屏上“21.7℃”的数字,宜人春色,只不过无花,其它皆为春;其次,街道干净整洁,满大街来来往往的人和车,看不见杂物,青幽幽的街面上,配以浓浓树荫,只有车轮滚过,让人看着清爽舒适。
云南,一个大美的地方。上周只是短暂与四季如春的昆明打了个照面,我还未见识过温柔浪漫的丽江、“风花雪月”的大理、原始生态的西双版纳、神秘似仙的香格里拉……就让它们如我心中那幅花瓣带雨、娇艳欲滴的红牡丹插图吧,暂存心中,后会有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