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饮茶》是杨绛先生的回忆录,其中有五篇,讲述了其父亲与三姑母的生平际遇,还有丈夫钱钟书创作作品时的情景,以及夫妻二人文革时期的遭遇。
而代序《孟婆茶》与后记《隐身衣》被杨先生说成她的胡思乱想与废话,其言太过谦虚。我非常喜欢这两篇,可用钟先生夸奖杨先生文章的话代夸这两篇文——文笔之佳,不待言也!当然,主要是我文笔不佳,不知该如何夸起。
《孟婆茶》我初时以为是杨先生在说她怀念丈夫,所以在文章最后说“夹带着私货过不了关”。后来看别人的书评,才知道是在说她的作品与生平际遇——平生不做亏心事,我的一生,不妨公演!是我读书太少了,悟性不够!
而“丙午丁未年纪事”一章,杨先生他们在文革果的屡遭磨难与折辱,却用如此风趣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更显其为人之豁达坦荡。
与后记“隐身衣”放在一起一读,一群安贫乐道,知世故而不世故,甘于平淡的学者形象跃然纸上。愿穿上卑微隐身衣,看世间百态,不愿意在世人面前扮演他人。并写了愿穿隐身衣,夫妻二人游遍世间的愿望,伉俪情深。
杨先生对人物的刻画也很细腻传神。《回忆我的父亲》和《回忆我的姑母》均是她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邀请而写。
却并未直述父亲的为人品性,而是从女儿的视角出发,描写了一个清末民初,心怀正义的文人形象。为不公发声,不畏强权,坚持判处杀人恶棍死刑;为了追求正义不惜放弃高职而辞职。
他是威严的,更是慈爱的。替父抄状纸抄坏了,我往往在后园躲了好一会回屋,看看父亲脸上还余怒未消。但是他见了我那副做贼心虚的样儿,忍不住就笑了。正是在这样的家庭里,才育出杨先生安贫乐道,豁达坦荡,坚忍的好品性。
《回忆我的姑母》则以一个孩童的眼光,写出了杨萌榆的生平际遇与生活细节。一位为反抗封建婚姻而投身社会,事业却也失败被历史潮流淘汰的女性坎坷人生。婚姻失败,事业失败,性子很怪却仍心怀善意。会祝福侄女婚姻,最后却因为收容被日寇所追赶的妇女而被残杀。
在回忆钱钟书与《围城》时,创作中的那些趣事更是令人忍俊不禁。因为要写《围城》,贫穷迫使杨先生辞退了女工,自己负责厨房。
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锺书写《围城》(他已把题目和主要内容和我讲过),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
引得我又想去看《围城》了,曾经看过一遍,但时隔太久,我忘记得差不多了。抽空去重看吧,看完它诞生前的故事,再看应该会多些理解。
杨先生说丈夫钱钟生幼时性“纯稚”,“痴气”,大了做事为人仍然痴性,但我却觉得,他们夫妻俩都是一样的“痴气”。
比起《我们仨》文中所流露出来的只余一人的悲痛,《将饮茶》里更多的是欢乐。可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