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周而复始,向前孜孜而行,人们失守于无尽事务中,同时生活在亲情、友情、爱情编织而成的人际网络中。
中国社会至今仍然存在一张无形的“人情网络”。何谓“人情网络”?我们的言行总是受到各种各样的与人情世故相关的规则约束,在保证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兼顾他人的利益与感受。
简单举一个例子。在单位中,总有喜欢请吃酒席的同事。结婚,孩子满月,孩子满周岁,孩子十周岁,搬家等都可能成为“凑份子”的由头。如果同样一件事,你未请同事而同事请了你,去或不去?去吧,于经济是额外的负担;于心理是一种心理不平衡。不去吧,又是得罪人的一件事。出于人情世故,十之八九的人会选择随了份子钱。毕竟,这样不顾他人感受的同事屈指可数。吃亏事小,面子事大。然而,兼顾人情,并非是无底限被道德绑架。
总有亲戚朋友会央求你做担保向银行借贷。有时,甚至被你不止一次拒绝,仍然向你开口。妥协吗?绝不可以!万一发生经济纠纷,你不仅要背上不该负担的经济压力,还要面临因催债而造成的人际关系的破裂。
保持适当的距离和严格的界限感是简化复杂的人情网络的最佳方式。"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饴"。凡事能自己处理何必去麻烦他人?如若麻烦他人,他人的恩情要铭记于心。对于他人的合理求助,能帮则帮,帮不上忙就明确拒绝。
古人曾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普通人如能独善其身已是大境界。做平凡人,做人行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自然福气已至,终能福寿双全。
现代人对“孤独”这个词从不陌生。何谓“孤独”?以我浅薄之见,无非是空有三千烦恼丝,苦于无倾诉之人。
孤独并不是可耻的。孤独是对自己最大的成全。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我们的身边不乏成天与人推杯换盏,攀扯交情之人。然而,真正做事业的人往往忙于事务而尽量远离应酬。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情,才是为人处世的长久之计。
中国人有一条为人处世的哲学:多个朋友多条路。但是,在这条哲学前我们或许应该多加一句话:脚踏实地地为人处事。朋友是孤独的解药吗?朋友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分享快乐吗?你的快乐是否可以为旁人带去尘世中的一瞬解脱?还是会让人猛觉相形见绌而心生不快?分享忧愁吗?旁人已然是诸多牵绊而不屑表述,你又有何立场扰人一方清净?
繁华历尽,归来仍是独行。朋友究竟作何解?尘世之中,一缕牵挂而已。危难逆境之中,施以援手之人。我身恋菩提,终是身非菩提树。有朋则诚待之,少朋则悠然自处之。宇宙之大,一人之良友无非依托于“患难见真情”,总免不了利己主义的色彩。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人生,比起刻意广结人脉,更有意义。你若坦荡,何患无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