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频道
英格玛·伯格曼《秋日奏鸣曲》:你和蔼地看着我,心思却在别处。

英格玛·伯格曼《秋日奏鸣曲》:你和蔼地看着我,心思却在别处。

作者: 掠影简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21:50 被阅读0次

    《秋日奏鸣曲》是伯格曼另一部关注家庭关系的剧情片,也是英格丽褒曼在她电影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出镜。

    但就故事来看,是一个不懂爱的母亲使女儿爱无能的故事。

    展开来说,是不成熟的长辈和心思细腻的晚辈之间的关系,前者要求甚至苛责后者满足自己的要求跟欲望,填补自己生活和内心的空洞,汲取后者的养分,使后者无法健全的成长。

    更广意义上,是因为不懂得更深层次的关爱和给予导致肆意索取和苛责的与人之间的关系。

    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也是最触动人心,最出彩的,便是后半部分大篇母亲和女儿的对话—坦白、指责、埋怨、逼问、呼喊。在某些时刻会让人疑问连我们最亲密牢固的关系都这样,那这世上还到底是否还存在爱?

    这也许也是伯格曼继上帝是否存在后的另一个疑问,爱是否存在?

    英格丽·褒曼饰演的夏洛特虽年过半百,但依然风采照人,身姿卓越,是乐团的著名钢琴师,满世界的演出。她的第二任丈夫去世后,丽芙·乌尔曼饰演的女儿伊娃邀请她到自己家修养一段时间,在此之前母女俩已经有7年没有见过面了。

    女儿伊娃嫁给了一位乡村牧师,两人相互尊重,感情稳定,曾有一个三四岁的儿子,但后来不幸夭折。夏洛特风风光光地到来后,不料伊娃跟她说妹妹海伦娜也被她接到家中,海伦娜身患重疾,下不了床也说不了话,之前是被夏洛特安排在疗养院。伊娃此举无疑让夏洛特感到难堪。母女的重逢从惊喜到热络,从畅谈心事到最后相互指责。原来夏洛特从未爱过伊娃,伊娃从小就怨恨夏洛特。最后夏洛特再次匆匆离开,再次抛下女儿们。伊娃独自走在葬有儿子的墓园里,喃喃道:我还不能死……

    夏洛特和伊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夏洛特自私潇洒,是典型的能量吸附型人,伊娃内向自卑,但却依然仰望热爱着夏洛特,情感得不到解脱。正如伊娃直言:你身上的味道既好闻又陌生/你已经上路了/但眼里看不见我/我痛苦死了/感觉再也不会快乐。

    在闪耀优雅美丽的夏洛特的面前,伊娃从小就是卑微的,她总是在夏洛特练琴休息喝咖啡的间歇去找她,而她却是和蔼的应付,嘴上说着我爱你,心思却在别处。年幼却心思细腻的伊娃将一切看的清清楚楚,感受的明明白白。

    夏洛特的第二任丈夫曾对她说,现实感也是一种天赋,夏洛特显然缺少这种天赋,比如她曾记得生孩子的时候很疼,但具体又是怎么疼法,却早就忘记。她飘浮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能从未爱过甚至真正在乎任何一个人,和他们亲近更多地却是满足自己的需要。

    正需要母爱来滋养内心情感的孩子们,却被母亲索要关怀和帮助,伊娃非常痛苦,感觉自己无法去爱别人。伊娃的丈夫曾自白:我多想让她知道有人爱着她,可她却感受不到。

    伊娃在剧中曾有这样的独白:

    “对我而言,人类是无与伦比的造物

    就像是高深莫测的思想

    所有的一切都存在于人身上

    崇高也好,低微也罢

    人是上天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来的

    集万物于一体

    就这样造出了人类

    也造出了魔鬼、圣人

    先知、艺术家、离经叛道的人

    世上一切都彼此共存、相互成长

    无数个现实世界是交织存在的”

    这个人物经历了很多被割裂的亲密关系:遥远而假意的母亲、鲜少相处沟通的父亲、备受疾病折磨的妹妹、被母亲强行分开的曾经的恋人、那时打掉的孩子、结婚后去世的儿子…这一切促使她对人产生深刻的疑问,但这种疑问终究是无解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深渊,如果一头扎下去,我们自然便再无法相信爱的存在,再也感受不到爱了。

    额外的话:

    伯格曼的电影带着一种残酷,这种残酷是存在与我们的亲密关系中的,像是逼迫我们必须思考我们之间的是残酷的爱,还是残酷的羁绊。

    追问我们之间是否有爱,如果有,那么这爱,那也只可能是带着厌倦和冷笑的爱。如果有,这爱中的残酷,实际上要比我们认为或想象的多得多。

    这样冷酷的逼问,令他剧中的女性痛苦不堪。

    ------------------------------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掠影简记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英格玛·伯格曼《秋日奏鸣曲》:你和蔼地看着我,心思却在别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tn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