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人生格局的修炼包罗万象
看《秋日奏鸣曲》对命运的思考

看《秋日奏鸣曲》对命运的思考

作者: abcv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14:34 被阅读26次
    看《秋日奏鸣曲》对命运的思考

    最近看了一部由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拍的电影《秋日奏鸣曲》,对母婴关系给人造成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片中主要的角色是夏洛特和伊娃母女二人。电影从伊娃得知已经六十多岁的母亲新近的爱人去世,于是伊娃和丈夫商量,决定将母亲接到自己家里生活开始。

    从伊娃和丈夫和谐的早餐,以及伊娃把写给母亲的邀请信交给丈夫看,丈夫表现十分的理解,这些情景不得不让人羡慕伊娃拥有了一个美满的婚姻,和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然而,让人惊讶的是,故事后面才知道伊娃根本不爱丈夫。

    而另一幕更让人意外的是,本以为初失爱人的夏洛特,会以一副悲伤的表情来到女儿家。可是电影出现的镜头却是,夏洛特穿着华丽的橙色风衣从一辆豪华轿车里出来,虽已衰老的脸上依然看得出夕日的风采,她带着桀骜不驯的表情出现在伊娃面前。而伊娃见到母亲的时候,却有一丝惶恐的感觉。

    原来,伊娃和夏洛特已有八年没有来往了。如果不是因为想到母亲爱人去世,现在孤身一人,或许她们还不会见面。而这次见面,伊娃本以为可以看到母亲的可怜模样,却没想到母亲依然表现得那么强大和洒脱。伊娃心里竟然有些失望,她终于明白,自己心里其实并没有原谅母亲。

    而作为被邀请的夏洛特,见到久违的女儿时,非常的开心。母女在那拥抱的瞬间,似乎爱把她们融合在了一起。然而,伊娃告诉母亲,还有残疾的妹妹海琳也在家里一起居住。伊娃自己的孩子在四岁时溺亡后,她就把妹妹从福利院领回来,一直照料着。夏洛特听到后,却很不开心。

    带着迷惑的心情,电影继续往下演。夏洛特是一名著名的钢琴师,当他看到女儿伊娃家有一架钢琴时,就让伊娃给自己演奏一曲。伊娃却几番推辞,拗不过母亲的要求,只好生硬地坐到钢琴前,忐忑地弹奏了一首肖邦的曲子。当她弹完,问母亲是否喜欢自己的演奏时,夏洛特说了喜欢,随即又补充说:“我喜欢你”(潜台词为:而不是你的演奏),将伊娃获得赞赏的惊喜瞬间碾碎。接着是夏洛特在分析肖邦人格与作品之后,向伊娃示范演奏,心无旁骛地沉浸在音乐中。而伊娃却瞪大眼睛注视着母亲,交织着惊诧、痛苦、挫败、茫然……的复杂表情。

    电影在让人觉得怪异不解的气氛中,继续展现着各种碎片化的情景——夏洛特被伊娃带去看自己的残疾小女儿海琳,把自己昂贵的项链套在海琳脖子上。海琳正在感冒,但夏洛特毫不忌讳地吻了她。海琳看到妈妈来了,也高兴地想和她说话,却只能发出咿咿呀呀浑浊的声音。这时的夏洛特,很像一个慈祥的母亲。然而镜头很快转到夏洛特回到自己的房间时,一番自言自语,对自己的小女儿感到非常的厌烦。

    直到有一天晚上,夏洛特被恶梦惊醒。伊娃听到母亲房间的声音,就跑过来询问。夏洛特却告诉女儿,自己没事,到客厅坐坐就好。但伊娃坚持要陪母亲说说话。夏洛特本来就是一个精力旺盛,说话喋喋不休的人。母女二人说着说着,突然,伊娃开始指责母亲当年背着她和自己父亲,在外面有了外遇的事。夏洛特非常惊讶女儿会说出这样的话,正想辩解,可是女儿却更加大胆地说出了夏洛特当年为了自己的事业,把伊娃和丈夫扔在家里,自己却和情人走了的事。接着伊娃说出她和爸爸如何孤独地相依为命,而母亲却总是偶尔返回家里,呆几天又会出去。当夏洛特带着外面的风光回到家时,伊娃却觉得母亲很陌生,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而夏洛特在几经犹豫后,终于在伊娃进入青春期前放弃了工作,决定回到家潜心照顾女儿。

    当伊娃说到这里的时候,夏洛特也很气愤地对伊娃说:“你怎么知道我受的罪!”并表示自己也很内疚,回到家就是想弥补对他们的亏欠。可是伊娃却痛苦地对夏洛特嚷着:“本来我的生活还可以孤独而平静地度过,你回来后却把我们毁了!”

    夏洛特十分惊讶,她回想自己回家后,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感,她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事无巨细地询问。可是伊娃却哭着痛诉,母亲是如何侵犯自己的隐私,对自己高标准的各种要求,甚至代替自己做任何决定,以至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主见和思维的活死人。伊娃提到自己的初恋,是如何被夏洛特活活拆散。而夏洛特却气愤地对伊娃说,如果当年不是她明智的决定,伊娃可能早就成了未婚妈妈。然而伊娃并不认可母亲的说法,她尖声地对着母亲大叫:“我宁可做未婚妈妈,也不要像一个活死人一般地活着!" “你一辈子也无法得到原谅!”夏洛特看着女儿眼中充满仇恨的怒火,无力地跌坐到一张椅子上去。

    夏洛特回想起自己的幼年,想寻找母亲的拥抱,却从来被父母晾在一边。她甚至想回忆一下母亲的面容,却丝毫没有印象。她感到自己无力真正做一个母亲,她害怕面对孩子给她带来的麻烦,因为她自己内心都还是个孩子。

    而伊娃也因为早年缺失母爱,自己根本不具备爱的能力。即使遇到一个对他百依百顺的丈夫,她也没有丝毫爱意。

    伊娃没有去扶从椅子上滑倒在地的母亲,却告诉了夏洛特不知道的一件事情。在夏洛特带着自己的情人到家里来弹钢琴时,小女儿海琳当时身体还没有现在这么差,海琳喜欢上了夏洛特的情人,而那人也被海琳的青春气息和热情所打动。两人在一起谈了一晚上。虽然最终那人还是跟夏洛特走了,但在海琳的心里,那一盏灯也熄了。海琳的身体从那时起,就越来越差了。不久,海琳就被夏洛特送到了福利院。

    夏洛特听后,浑身发抖。她没想到自己那病弱的小女儿竟然差点是自己的情敌,她只知道自己当年看到小女儿的身体越来越差,为了专心对大女儿伊娃的照料,她决定把海琳送到了福利院去。

    夏洛特怀着对自己曾经一度中断演艺事业回家对女儿付出的委屈,以及看到伊娃对她仇恨的目光时,无助地对伊娃说:“救救我!”

    这时,电影镜头却出现海琳从自己房间的小床上跌落在地,她爬向门口,艰难地发出呼求:“妈妈!妈妈!……”

    一边是夏洛特对女儿的求助,一边却是残疾小女儿对母亲的呼唤,两个画面重叠地交织在一起。

    影片的尾声是夏洛特又一次离开了伊娃的家,和自己的钢琴事业经纪人在火车上相拥而坐,火车正在驶向夏洛特新的度假计划地方。而伊娃又重回往日平静的家庭生活,在某一天,她又写了一封信给母亲,要求和解。

    整个电影就此结束。

    然而,却留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想到了《发展心理学》上的关于母婴依恋关系对一个人成年后的影响。

    第一种母婴关系称做“安全型”。如果婴儿总能在需要的时候享受到母亲的呵护和照料,这类孩子就会比较容易信任别人,可以舒心地依赖别人,并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安全和友善。他们长大后就很容易发展出轻松信任的人际关系,也能拥有良好的两性亲密关系。

    第二种母婴关系称做“矛盾型”。如果婴儿无法预料自己在需要照料的时候将会得到怎样的待见,例如有时母亲会悉心呵护,有时又烦躁焦虑,有时甚至不出现,这类孩子就容易产生焦虑、复杂的感情。他们长大后与他人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和过分依赖,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分贪求。

    第三种母婴关系称做“回避型”。如果婴儿的抚养者在照顾孩子时,总是带着拒绝或敌对的态度勉强为之。这样孩子就会认为他人靠不住,因而在与他人的关系上总是畏缩不前。他们长大后经常怀疑和迁怒他人,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人际关系。

    可见,不同的母婴关系会导致人们长大后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因此也就会延伸出不同的命运。

    这部片子最让人难忘的镜头就是在激越的交响曲中出现的那个重叠交织的画面:瘫痪的小女儿海琳,在姐姐与母亲冲突最激烈的时候,爬到门口凄厉地喊着“妈妈!”而母亲在那一刻,也正在向大女儿伊娃央求:“救救我!” 这个无法与母亲沟通的瘫痪女儿,顿时化为了这种母女关系的象征。这种关系也代表了人类普遍缺爱的共性,人们互相渴求帮助,却又经常只能互相伤害。所幸,导演伯格曼在本片的尾声,给了人们一个希望之路,那就是在一些悲剧已经无法更改的命运下,唯一的出路是,达成最后的谅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秋日奏鸣曲》对命运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ga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