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313085/2e03851cdcc9089b.jpg)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我看了之后,想对中国队说声“:麻烦您们下次用脚好好说话”。
01 闹剧始末
5月29日晚,在2019“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颁奖仪式结束后,韩国队个别队员在“熊猫杯”奖杯前做出不雅动作,引发广泛关注。
今日,组委会宣布收回韩国U18获得的冠军奖杯。
当大多数人以为这场闹剧到这里就结束的时候,有网络媒体更是爆出了惊天猛料。
据说有记者将该系列的照片洗了出来,并送到了中国足协驻地,上面还留了字条。
字条写着“如果您松懈工作的时候,请看看这张照片,我们是一个有尊严的国家,这是耻辱,请下次把奖杯赢回来。”
看了这调新闻,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2018年世界杯上,冰岛一群来自各个行业的非职业球队打进世界杯的消息让国人的情绪几乎达到了冰点。
最近刚刚有所好转,这则消息无疑是压垮中足协一记重锤。
不过,痛过之后,最重要的是反思和总结。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3085/7c0740c1ef679f66.jpeg)
02 痛定思痛
为什么无论怎么样的小国家都可以在中足协的场地上给国家队致命一击?
恐怕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改进。
1.改善基层的培训体系和基础硬件设施
这点我想用国球——乒乓球来对比,在我生活的县乡甚至是村一级的小学校里都至少地拥有1张乒乓球桌。
而受众群体,从我的父母辈到我的下一辈,都不乏“业余高手”。
不会打乒乓球几乎是一个国人无法理解的现象。
相比足球,我的同龄人几乎在念大学之前,没有几个见过标准足球场,更无论去踢球了。
硬件设施方面,县乡一级的球场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在中小学校里,且多半就是一块稍微平整的泥土地罢了。
至于足球教练人才,我至今也未在省级以下的场合接触过,大部分孩子对足球的理解仅停留在电视和电影上。
2.建立全民普及的成熟比赛体系
往前20年,我国的足球比赛体系基本是建立在各级组织下的专业队伍模式。
输送渠道也仅为单向输送制,人为造成了精英赛场制。
即:只能是少数人参与的竞赛制比赛模式。
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人才选拔、培养、输送都依靠部分所谓的专业教练,难以大范围普及和推广。
与西方广泛的俱乐部赛制和大学生联赛选拔制度不同,人为选拔的模式使得球员的晋升完全依靠部分专家的评定和推荐。
在这样一种单向不透明的运行模式下,利益输送和个人独裁成为了球场的黑幕。
一时间,球霸、黑哨、假球成为了球场怪圈里的不可回避的话题。
最近几年,随着绿茵场反腐的不断深入,人才输送机制有了根本的改变。
但基础教练人才缺失,无法形成和建立基层足球培训体系,人才选拔和输送机制仍是一个硬伤。
着力培养大量基层教练,建立广泛的群众比赛机制,从精英赛场到全民赛场,这是中国足球必须补上的一课。
面对惨痛的教育,着力建设基础足球设施,不断加大基层足球教练人才,是我国足球兴起的必经之路。
希望10年之后,中国足协面对这支队伍,不再是耳提面命,而是“用脚说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