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阅读了《目标法则》第一部分,找到你的明确首要目标。
一、全身心做一件事情
什么样的人生理想才能成为现实呢?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清晰的,明确的,而且富有激情。目标不仅要聚焦,而且还要被注入心血,它必须是你愿意倾注毕生精力的事情,这样的目标和“愿望”“梦想”不同,它被称为明确首要目标。
比如,“十二步康复法”的发明人之一比尔·威尔森,他帮助了数百万人从成瘾症状中解脱,深受人们的爱戴。
但在上世纪30年代初,快40岁的比尔还是一个无药可救的贫穷醉汉。为了戒掉酗酒的毛病,在各大医院辗转接受治疗。为了支付医药费,他的妻子只能打零工来维持生计。
直到有一次,比尔再一次因为喝酒住院,陷入了从来没有过的黑暗和抑郁中,他才下定决心要采取行动。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决定让自己保持清醒,并帮助他人。
当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明明确首要目标之后,拥有了全新的自由,高涨的情绪和绝对的焦点。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成立了匿名戒酒互助协会,核心原则就是让酗酒的人们互相帮助和服务,并在无数次实践中发明了“十二步康复法”,还写了一本同名著作。
对比比尔的好友艾比,他曾经给了比尔灵感,教会比尔关注自己的精神自由。但不幸的是,艾比始终没有摆脱对酒精的成瘾,到了晚年也只能住在疗养院,依靠朋友救济。
两个人的情况相似,都饱受着酒精成瘾的折磨,也曾下定决心要戒酒,但结局大不相同。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渴望戒酒的程度不同。比尔全身心地想要摆脱酒瘾,艾比只是单纯地想要远离医院。
或许态度没有什么区别。但“全身心做一件事情”,这句话带来强大的力量,它会驱动我们排除其他强大的外大阻力,得到我们唯一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人生和我们之间的讨价还价。
“全身心”意味着专心,这种专心不仅要求我们集中注意力,更需要我们把所有的想法和能力都集中到一个具体的、定义明确的目标上。
比尔的行动十分具体,滴酒不沾,目标更加坚定,可以实现。而艾比的目标只是想“戒酒”,更像一个愿望,并没有规定他必须怎么做。
除了“全身心”和具体、可实现以外,比尔的目标还具有一个另外的特征,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要为其他个体提供具体的价值。这让他的个人行为与更多人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精神与行动上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与促进。从个人行为到团体行为,逐渐变成事业共同体,再演变成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比尔的影响了他人,他人又成就了他。
二、明确首要目标的力量来源
美国精神病专家施瓦茨是精神可塑性领域的权威人物。他帮助很多强迫患者转移注意力,让注意力从强迫性的驱动中,重新定向到令人愉悦的事物上,这种重新定向的精神力量,最终会使大脑的神经通路被重写,从而重塑我们的大脑。
神经的可塑性说明了明确首要目标的力量来源,这个目标是我们热爱的事情,是我们灵魂深处的渴望,它可以对抗干扰和拖延,让我们始终充满热情。
除了改写大脑以外,富有激情的目标,还能调动心理暗示,当我们的理性防御比较低的时候,他就能把想法通过冥想和自我肯定植入脑海。
法国催眠治疗师埃米尔·科尔就利用了心理暗示让自己更成功,在晚上入睡前和早上刚醒来时,他就会在心里默默念一句话:“一天又一天,在各个方面,我都变得越来越好。”
每天晚上入睡前和早上刚睡醒时,我们的大脑还处于临睡状态,这段时间是我们的意志力和理性思维最薄弱的阶段,自我肯定可以深入到潜意识,并形成带有情绪的记忆。最终让我们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变得越来越好。
三、如何找到可以实现的目标
如何找到一个充满激情、明确具体的,而且可以实现的目标?
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把遇到的任何让你感兴趣的事物都记录下来,持续到四五个月,最后你会发现那些事情,都暗指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你的目标所在。
除了随时记录之外,还可以利用“三步奇迹法”来找到明确首要目标。
第一步,问问自己,我想从生命中获得什么,认真列出你的心愿清单,然后每天修订重写它。
因为你刚开始会被不确定的因素包围,对自己想要什么没头绪,坚持更新心愿清单,直到你非常确定,已经捕捉到了内心深处的渴望。
第二步,早晚都读一读你的心愿清单,时刻思考一下,直到你相信你所写的愿望,都是你内心深处的渴望。
阅读心愿清单的过程中,你就会在给自己做心理暗示,让它们成为你的潜意识,从而影响你的行动。
最后一步,别告诉任何人你在干什么,必须对你的清单保密,这样做可以防止别人对你的目标和梦想做一些负面的评价。我们的目标非常重要且私密,一旦被善嫉的同事或八卦的亲戚知道,他们很可能会对你的梦想妄加评论,甚至造谣,从而大大降低了你的积极性。
当你实现心愿清单的某一项内容时,可以给自己一点点小小的奖励,或者好好地感谢一下自己。
“三步奇迹法”非常简单,但这个练习会促使我们去做一些不曾做过的事情,那就是诚实地接受内心深处的欲望,让你的行动与愿望一致,争取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让你的目标充满激情,而且更容易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