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一>
我们大脑分为三重:本能脑 情绪脑 理智脑。而理智脑的力量最弱小,原因有四个方面:
1、理智脑相对本能脑和情绪脑出现的时间较晚;
2、理智脑发育的时间也晚;
3、本能脑和情绪脑的神经元细胞占大脑近八成,掌控能力强,而理智脑较弱;
4、本能脑和情绪脑掌管潜意识和生理系统 ,运行速度快,理智脑相对慢的多。
本能脑和情绪脑主导着大脑的决策,原始基因使它们自然养成了“目光浅短,即时满足"的天性。现代社会用”避难趋易,急于求成“来指代更贴切。
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感到焦虑。
比如:想学的东西很多,但时间又不够用;日程安排总被不重要的事打乱;或者说把时间浪费在了摇摆不定上 ,静不下心来做事, 也不知道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书中作者勾勒出几种焦虑的形式:1、完成焦虑2、定位焦虑3、选择焦虑4、环境焦虑5、难度焦虑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当我们看清 背后的机理 ,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改变:1、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2、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的真实水平,3、要是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4、接受环境,再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5、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二>
可谓“得耐心着得天下”。
很多人花大量时间寻找干货文章,点击收藏,但今后可能再也不会打开;
做了一个新年计划,但没过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
报了很多课,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事,就想立即看到变化、、、
罗列了这些现象,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踩过的坑,因为缺少耐心,再多的努力也白费。
让我们用两个规律来了解一些事物的发展,
1、复利曲线: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快增长。
2、舒适区边缘: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想要让自己成长必须处于舒适区边缘。
这两种规律适用于每一个普通人。
那怎样拥有耐心?
方法:1、面对天性,接纳自己;
2、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3、面对困难,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大脑的分层给人类带来了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模糊。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消除认知模糊;拆解烦恼,消除情绪模糊;理清外明,消除行动模糊。
书中把感性表述为潜意识,所谓“凭感觉”学习法,就是察觉潜意识发出的信息。
书中引用【好好读书】的作者成甲提到一个有意思的学习方法;“熔断不读书法”。就是在读书时看到有启发的内容立刻停下来,围绕这个触发点对自己提问:
*为什么这个点让我有所启发?
*我能把这个启发点用在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
*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鉴于此,我们可以在读完一本书后过几天在问自己:现在自己印象最深的触动点是什么?抓住这个触动点去关联,实践就会获得更大的收获,而且不会感到焦虑。
这里所说的触动点来自感性,提问来自理性。
如何铺抓感性呢?
1、“最”字法,那些最触动自己的点,想法,痛苦,深入分析;
2、”总“字法,就是平时总是出现的念头,挥之不去的事,情绪波动的源头;
3、无意识的第一反应;
4、梦境--潜意识专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5、身体--无论是生理或心理的不适,身体都会如实的反映出来;
6、直觉
<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