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受教育,乃是要从能力和道德达到完全完美,方便实现喜欢、快乐和爱。但是,教育要有方法,才能产生实际效果。
我认为教育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全面展开,从胎儿到终老,贯穿人的一生。人的一生,应该是学习的一生。人要从能力和道德实现完全完美,就必须永不间断地坚持学习。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怎么去追求喜欢、快乐和爱?
我要讲的教育方法,就是学习时间的安排方法。我们一生要经历婴幼儿阶段、青少年阶段、成年人阶段、晚年阶段,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来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重点。
在婴幼儿阶段,我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重点,是受家庭主导,依靠父母和长辈安排。家庭环境的优劣,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一般只是局限于性格方面,并不具有决定性。因为婴幼儿从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还没有发育成熟。6岁以前,是很难产生正确认知的,只能训练分辨简单事物。
在青少年阶段,我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重点是受学校主导,依靠教育机构和老师的安排。青少年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各科知识与技能,主要从培养能力进行教育。学校要兼顾体育,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
在成年人阶段,我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重点是受自己主导。成年人为实现理想,以工作为主。我们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根据工作需要和兴趣爱好来进行自学,从自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
在晚年阶段,我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重点,也是受自己主导。老年人的学习,应该从有利于身心健康、以娱乐为主。
学习主要是为着提高能力,教育的根本就是为着培养各种能力。
当然,我们也要讲道德。我认为道德不应该是从教育而来,而应该是从信仰而来。我们从青少年阶段,就应该确立信仰。可以信仰宗教,可以信仰主义,信仰应该贯穿我们的一生。我们每天坚持祈祷、坚持自省,每个星期选择一次集体礼拜。我们形成祈祷、自省、礼拜的习惯,就可以从宗教、从主义实现道德修养。
信仰基督和真主的,每周都要坚持一次集体礼拜,接受真理的指导。这种从信仰贯穿一生的指导,其实比世俗的道德教育更有效果。
世俗的道德教育只注重在学校期间灌输道德知识,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就放任自流了。但是,人们普遍缺乏道德上的自觉性,需要经常提醒。类似儒家这样的世俗信仰,应该向基督学习礼拜经验,设立敬修堂,请学者坚持每周为普罗大众讲解一次礼义廉耻。但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将礼义廉耻列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不能像古代那样只重道德教育。
从学校到社会只重道德教育,那是要误人子弟,是要妨碍科学发展、阻滞社会进步。学校没有必要去负责道德教育,道德的问题交给社会团体和宗教,从信仰就可以解决的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