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大脑总是想了解它自己。这就像一段代码试图分析自身一样,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虽然当代科学非常发达,但是对于大脑的研究还停留在初始阶段。研究大脑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生物层面,一个是探究人的心理活动。《思考,快与慢》研究的是思考、判断与决策,也涉及了大量的心理学知识。
本书作者是美国丹尼尔·卡尼曼,他曾经在经济学领域获得了诺贝尔奖。厚度适中的本书,并不容易阅读。专业术语太多,翻译水平也不高,常常要对一个晦涩难懂的段落大伤脑筋。
全书分为5个部分。
1 系统1和系统2
作者描述了在人脑中存在两个系统——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是直觉性思考,系统2是理性思考。
1.1
系统1是无意识的去快速的,不费脑力。系统2是需要注意力的,需要复杂的运算。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系统2可以改变系统1的运作方式,但是需要付出精力。一般来说,系统1和系统2互相配合,让代价最小,效果最好。
系统1很大的一个特点是效率高,所需要的代价小。但是常常会产生错觉。系统2的特点是低效,代价大,但是可以消除错觉。系统2可抑制系统1的冲动,负责自我控制。所以在生活中,一味的“不用心”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会让你处于错觉的迷雾。一味的“用心努力”也不是好的选择,会让你很快耗散完精力,产生疲倦。一个好的选择是:学会区分不同的情景,在不重要的场合允许错觉的发生,在看中的场合,专心致志。所以“茅以升吃墨水”“牛顿煮怀表”这样的故事,实际上不是偏执,而是非常的具有智慧。
1.2
系统2自视为主角,却是人生的配角。懒惰的系统2不愿意多付出一点点,所以人们的选择和行为,是在系统1的指引下完成的。只是一些至关重要的点,需要系统2来“抢班夺权”。
1.2.1 瞳孔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指示器。可以通过瞳孔的大小了解大脑运行的状况。
当执行一个任务越来越熟练时,需要的努力越来越少。由系统2付出精力完成的,会向系统1负责转移。所以,“天才”付出较少的努力,可完成同样的效果。
1.2.2从一个任务转移到另一个任务上需要付出努力,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所以同时启动大脑中的“双任务”,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1.3
散步能唤醒身体的感应,使大脑更加敏锐。(那么,冥想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效果呢?冥想的效果要多多体会。)
1.3.1不断提高大脑运转速度在本质上不令人快乐。系统2在忙碌时,系统1对行为的影响更大。所以,在系统2运作的时候,常常禁不住诱惑。
自我损耗的影响可以通过葡萄糖缓解。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吃士力架,巧克力等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1.3.2 很多人过于自信,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
当人们相信某个结论是正确的时候,很可能相信支持这个结论的论证,即使论证不正确。
1.3.3 提升注意力可以提升智力。
对直觉常持怀疑态度,更加理性。理性和智商不同。智商高的人不一定理性。理性是系统2运转的结果。智商是运转速度。
1.4
启动效应:不受控制的自动联想。
让人微笑的铅笔,往盒子投多少钱,挂在墙上的笑脸
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能否对他有个清晰的认识多半要看大脑的工作方式。
1.5
系统1让人产生熟悉感,系统2依靠系统1产生的熟悉感做出判断。所以有时候做题,感觉一个答案熟悉,那么它正确的概率比较大。
如果某个判断是认知放松的时候做出来的,那么很可能造成错觉。
所以让自己被相信,就是要他人认知放松下来,就是要他人用系统1做出判断,有几个tips:
字迹清晰
质量较好的纸,颜色对比明显
言简意赅,能用简单句就用简单句
押韵。
曝光效应:重复引发熟悉感。(可以解释为什么可口可乐坚持做大量的广告。)
重复曝光,会增加被喜爱的程度。(所以,在社交场合时不时的冒泡,会更有效果。)
1.6
如果是第二次发生意料之外的事,人们会以为情理之中。情节重复,体验就不新鲜。
系统1会把很多联系的时间看成因果事件。
1.7
1.7.1 光环效应:第一印象会影响人的判断。所以,人展示自我形象的顺序很重要。
1.7.2 要想办法避免错误的关联。让对不同方面的评价尽量不互相影响。
1.7.3 眼见不一定为实。要尽量掌握更多的论据。
1.8
1.8.1 人们总是结合力量和可信度来评估一个人的能力。所以,脸很重要。(并不是颜值很重要。)
1.8.2 系统1能解决好平均问题,不能解决总量问题。
1.9
1.9.1 目标问题很难回答,可以换成启发式问题。
目标问题 启发式问题
你愿意捐多少钱? 看到垂死的海豚,你的情绪波动?
拐卖儿童应该受何种惩罚? 你看到拐卖儿童,你多生气?
1.9.2 “你最近觉得幸福吗?”和“你上个月多少次约会?” 顺序不同,得出的结果完全不同。先问是否幸福,首先想到的不是约会。如果先问了约会次数,则影响了是否幸福的回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