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旧唐书:天宝九载,国子监置广文馆。唐语林:天宝中,国学增置广文馆,以领词藻之士。郑虔久被贬谪,是岁始还京师参选,除广文馆博士。【鹤注】旧书:天宝十二载秋,令出太仓米。诗言“日粜太仓五升米”,正其时也,当是十三载春作。杜臆:此诗多自道苦情,故以醉歌命题。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轲,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粜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一)
诸公衮衮登台省[一],广文先生官独冷[二]。
甲第纷纷厌粱肉[三],广文先生饭不足[四]。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五]。
德尊一代常坎轲[六],名垂万古知何用[七]。
九曲奔流笔记:
此诗感叹怀才不遇,读书无用。第一部分写郑虔的怀才不遇。首联叙郑虔官清闲,不是重要部门。二联表达虽然当官,但生活真的不咋样,估计俸禄微薄吧。前二联皆采用对比,分别从两个角度阐释了郑虔未得重用。第三联突出郑虔的盖世之才,与前两联的现状形成强烈的反差。第四联就这一巨大反差,抒发感慨,也是自我解嘲。牢骚满腹,老杜没有陶渊明那么想的开。
写法上,前两联扇面对,两个“广文先生”,第三联两个“先生”,反复咏唱,感情强烈。
原书释义:
首叹郑公抱负不遇。
[一]前汉书·韩安国传:诸公莫不称。晋书:王济云:“张华说汉史,衮衮可听。”师氏曰:唐制,御史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二曰殿院,三曰察院,掌纠正百官之罪恶。省有三:一曰中书省,二曰尚书省,三曰门下省。台省,清要之职。谢混诗:“总轡出台省。”
[二]旧唐书:天宝九载七月,国子监置广文馆。新唐书·郑虔传:明皇爱虔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在官贫约,甚淡如也。王彦辅曰:北齐书:王晞曰:“非不爱作热官,但处之烂熟耳。”黄希曰:世以宗正卿为冷卿,是亦冷官之意。
[三]汉高祖诏:列侯居邑,皆赐大第室。注:有甲乙次第,故曰第。张衡西京赋:“北阙甲第,当道直启。”孟尝君传:“今君仆妾余余梁肉,而士不厌糟糠。”
[四]后汉郑太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
[五]文心雕龙:“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六]桓玄书:“一代大事。”楚辞·七谏:“年既过半百兮,愁坎轲而留滞。”王逸云:“坎轲,不遇也。”古诗:“坎轲长苦辛。”张綖注:坎轲,车失利貌。坎,一作轗,车不平也。轲,车折轴也。”
[七]史记·伍子胥赞:“名垂后世。”李密诗:“万古传名谥。”
(二)
杜陵野客人更嗤[一],被褐短窄鬓如丝[二]。
日粜太仓五升米[三],时赴郑老同襟期[四]。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五]。
忘形到尔汝[六],痛饮真吾师[七]。
九曲奔流笔记:
粜(tiào ): 卖出谷物,这里应该指买米。尔汝:彼此亲昵的称呼, 表示不拘形迹, 亲密无间。
第二部分前两联写老杜,后两联写两人饮酒之事。第一联承第一部分,老杜比郑虔还惨。第二联出句进一步突出老杜混的不好,对句启下。第三联流水对,妙。第四联也是对仗,但是两句意略近。
原书释义:
此叙同饮情事。时赴,公过郑也。相觅,公要郑也。痛饮吾师,正见襟怀相契。
[一]汉书:元康元年,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
[二]老子:“被褐怀玉。”卢照邻诗:“安知倦游客,两鬓渐如丝。”
[三]旧唐书:天宝十二载八月,京城霖雨,米贵,出太仓米十万石,减价粜与贫人。颜氏家训:齐吏部侍郎房文烈,霖雨绝粮,遣婢粜米。
[四]北齐高澄书:“缱绻襟期,绸缪素分。”
[五]滑稽传:王先生怀钱沽酒。括异志:道士张酒酒,得钱即沽酒。陶诗:“逝将不复疑。”
[六]郭象庄子序:“有忘形自得之怀。”文士传:祢衡有逸才,与孔融为尔汝交,时衡年二十,融年已四十。
[七]世说:王孝伯云:“但常得无事,痛饮读离骚,可称名士。”齐书:李元忠曰:“阮步兵吾师也,孔少府岂欺我哉!”
(三)
清夜沉沉动春酌[一],灯前细雨檐花落[二]。
但觉高歌有鬼神[三],焉知饿死填沟壑[四]。
相如逸才亲涤器[五],子云识字终投阁[六]。
九曲奔流笔记:
第三部分醉而歌,承第二部分“痛饮”。第一联很妙,出句叙事,春夜喝酒,对句写景,灯前细雨、檐下花落。何谓”清夜“,细雨檐花也;何谓“夜沉沉‘?雨落,花也落;何谓”春“,檐花也。第二联流水对,尽显洒脱,但属于酒后狂言。第三联对仗工整,借司马相如和杨雄之遭遇来解嘲。后两联表达怀才不遇乃平常事也,有酒且尽欢之意,与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类似。
原书释义:
此痛饮以尽欢,承上杜陵一段。春夜灯前,饮之候。高歌动神,饮之兴。相如、子云,借古人以解慰也。
[一]曹植诗:“清夜游西园。”何逊诗:“沉沉夜看流。”应璩书:“酌彼春酒。”
[二]灯前,承夜。檐花,承春。庾信烛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梁简文诗:“细雨阶前入。”江淹诗“共取落檐花”,刘邈诗“檐花初照月”,公诗“白花檐外朵”,皆实指檐前之花。杜臆云:檐水落,而灯光映之,如落银花,此另一说。
[三]石崇思归引:“高歌凌云兮乐余年。”列子:“动天地,感鬼神。”师氏曰:言歌声幽怨也。
[四]前汉书·朱买臣传: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左思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五]汉书:司马相如令文君当垆,身着犊鼻褌,涤器于市中。魏志:曹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
[六]扬雄传: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收雄。雄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诏勿问。京师为之语日:“惟寂寞,自投阁。”
(四)
先生早赋归去来[一],石田茅屋荒苍苔[二]。
儒术于我何有哉[三],孔丘盗跖俱尘埃[四]。
不须闻此意惨怆[五],生前相遇且衔杯[六]。
九曲奔流笔记:
第四部分酒醒回顾现状。第一联写郑虔,叙其欲归隐之意,”荒“字好。第二联写老杜自己,读书无用。第三联两人并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遇且衔杯。感觉”且衔杯“气势上有点弱,与前两联有点不接,沉痛欠豁达,如果太白来写,尾联肯定不会这样的。似达实郁,方为妙。
原书释义:
此痛饮以遣意,应上广文一段。郑欲归去,以坎轲之故。孔跖尘埃,见名垂无用。相遇衔杯,欲其及时行乐也。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二段各六句,划然四段,宾主配讲到底,格律整齐。
[一]陶潜传:“为彭泽宰,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辞。”
[二]史记:子胥曰:“譬犹石田,无所用之。”韩非子:“不食于茅屋之下。”淮南子:“穷谷之污,生以苍苔。”
[三]汉书·萧望之传:“宣帝不甚从儒术。”庄子:帝力于我何有哉。”
[四]孔、跖对举,见庄子。俞文豹曰:孔子,万世之师,敢名呼而侪之盗跖,有伤名教。李白、韩愈诗,皆直书圣讳,均失言也。左传:哀公诔孔子,称曰尼父。庾信伤心赋:“一朝风烛,万古尘埃。”
[五]闻此指上尘埃句。陆机诗:“惨怆恒鲜欢。”
[六]晋书:张翰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刘伶传:“衔杯漱醪。”此诗次联失粘。
王嗣奭曰:此篇总属不平之鸣,无可奈何之词,非真谓垂名无用,非真谓儒术可废,亦非真欲孔、跖齐观,又非真欲同寻醉乡也。公咏怀诗云“沉醉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即可移作此诗之解。
卢世盧曰:醉时歌纯是天纵,不知其然而然,允矣高歌有鬼神也。按圣人至诚无息,与天合德,其浩然之正气,必不随死俱泯,岂可云圣狂同尽乎?诗云“孔跖俱尘埃”,此袭蒙庄之放言,以泄醉后之牢骚耳,其词未可以为训也。欧阳公作颜跖诗,说生前死后,胸怀品格,悬隔霄壤,方是有功名教之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