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第一章 “企业文化”与“群体心理动力”
1.1 使命“成人”:持久成功,须以使命为动力经营
使命诠释企业行为动因,即:“WHY”——为什么?为了什么?
使命成人,故而,拓业前行,自然是为了助人、为了利他!当企业将“助人、利他”的使命当作“动力源”前行时,才能获得持久成功。
因为,一个肩负使命的组织,才能用心为世界创造价值、展现意义......一个对世界有意义的组织,通过创造价值,实现财富交换,然后才配长久地存在、发展下去。否则,担负不了该担负的责任,完成不了该完成的使命,也就没有人会需要这个组织,那么,组织将如何立足呢?!
使命是企业存在的意义,是推动企业行为的根本动力,它表达了组织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它澄清的是——企业为了需要它的人群而存在,为了需要它的领域而运行,一切企业行为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某方面的社会问题,为受该问题困扰的目标人群提供价值方案。
清晰的使命,需要包含以下关键点:利他动力、客户价值、过程专注。
一、利他动力
界定使命,就是在阐述企业存在的意义——一个企业,对谁有价值?价值体现在哪里?要把能量聚焦在哪一个领域里,或哪一个方向上发力?卯足了劲要达到什么高度,解决什么问题?
须把上述内容界定清楚,方式越明了越好。原因很简单,只有用最简单的方式把使命界定清楚了——需要你的人(目标客户)才更容易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你,才会来找你;和你并肩作战的人(组织成员)才更容易知道,要不断聚焦哪些事情,才能配合你共同完成使命。
举几个例子,以下是几个清楚明了的使命描述——
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小米的使命: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迪斯尼的使命:使人们过得快活!
沃尔玛的使命:给普通百姓提供机会,使他们能与富人一样买到同样的东西!
麦肯锡的使命:帮助杰出的公司和政府更为成功!
苹果公司的使命:从“让每个人都拥有一台计算机”到“创新改变世界,所有人都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产品!”
FACEBOOK早前的使命,是“连接全世界!”,新阶段的使命是“让世界连接更紧密!”。
使命是企业行为的“动力源”,所有战略决策、组织行为都应以使命界定的客户价值(客户需求)为中心,确保利他使命顺利完成。
当全体成员都能够发自内心地扛起利他使命,以使命为动力前行时,群体心理动力合一、步调一致,将会展现出统一的精神面貌。
久而久之,组织会把服务于使命的事情越做越好;久而久之,组织的精神面貌也会让其目标客户越来越信服,越来越印象深刻。到那时,企业使命将会成为企业品牌的支点,支撑起企业的正面形象!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
“创新改变世界,所有人都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产品”,当这个使命内化到苹果公司工程师、设计师的血液里时,当他们在使命推动下不断刷新技术、挑战设计、提升核心竞争力时,苹果公司赢得了大批忠实客户。
不管这些客户们听没听说过苹果公司的使命,他们都透过这家公司细节中展现出的精神面貌......笃信了乔布斯带领下的苹果公司在不遗余力的创新产品。在苹果拥趸们眼中,苹果代表了最酷、最有想象力、最具突破性的伟大产品,他们甚至用苹果为自己代言,向世界宣告,我就是那个又酷、又不走寻常路的人!
品牌理念诠释的......不单是产品的价值,也是用户的价值取向,是用户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在不断彰显(提升价值感)......一旦做到这样的程度,说明,这家企业的品牌战略已经取得成功。
苹果公司便是创造了这样的品牌奇迹,这个奇迹来自创始人乔布斯及他带领的组织……统一贯彻的一份长久的情怀、一份未曾抛却的使命。“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产品”,乔布斯确实是这样坚持的,但苹果公司却在中途放弃过这份使命,那时,连乔布斯也一起被放弃了......
那是苹果公司最低谷、混乱的一段时期,直到重新启用乔布斯,组织才又有了精神指引,又找回了保障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有人说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灵魂,在他刚刚过世的时候,有人曾预测苹果公司将会走向衰败,但事实证明,苹果公司真正的灵魂、真正的精神之树、动力之源是乔布斯倡导的使命。不论乔布斯人是否还在,只要组织初心不改,只要乔布斯的精神还在,只要苹果还在秉持“创新、创造伟大产品”的使命,那么世界各地就还是会有大批拥趸支持苹果。
使命是一份情怀!
在这个时代做企业,不管弄没弄清使命,似乎都很提倡情怀,所以,企业家们似乎都在学习讲故事,故事的确比一句简单的使命描述更具感染力。
使命是说,我和我的组织决定成就他人,即:“群体心理动力(组织系统动力)”源自哪里......可以用使命来解释;而故事是说,我为什么决定带领我的组织去成就他人,即:“使命”源自哪里......可以用故事娓娓道来。
为什么一定要不断向前追溯呢,意义何在?
它的意义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前行的动力,而初心决定了源动力!
创业者们,总会这样描述自己的故事——曾经有一个什么样的经历,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触,又是什么样的缘分,令自己立志无论如何都要把某件事情做好,由此才下定决心、扛起使命、突破万难......
如果故事是真的、情感是真的,如果创业者心里有团火在燃烧,那么他的动机和动力就是真的。动机和动力很是宝贵,没动机就没选择、没动力就没坚持,没有选择和坚持,哪还有什么事业?
原初动力是创业者心里的火焰,创业者要靠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要靠它点燃更多人,建立自己的组织,更要靠着这共同燃烧的不熄之火,才有可能面对创业路上迎面扑来的各种艰辛、挑战。
只是可惜......并非所有故事都是真的;就算是真的故事,也并非一定有澎湃人心的感受;就算是真的故事、真的曾经心潮澎湃,也并非一定能够成为永不熄灭的动力之火。
这当然不是说讲故事不好,而是,提醒讲故事的人:在整理故事的时候,尚需检视自己心里的火焰还在不在?尚能够感动自己、点燃自己的故事,才能感动大家,才能点燃大家的激情、唤醒追求更高价值的心理动力,持续燃烧着的组织才有足够的动力前行!
备注:
新书初完成(21.5万字),边打磨最后一稿,边日更分享,待后续出版。请尊重原创,莫私节选!
陆续上传,链接: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 文集 - 简书
有职场背景,对“企业文化、组织行为、心理学于企业场景下实践应用”感兴趣的朋友,可添加微信:shuiyan_7(备注清楚),够15人,便建群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