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时候,书很匮乏,真的,有时找遍十几里地也找不到一本好书。小时候,家里的书基本都被我翻了个遍,什么连环画啊,《西游记》、《三国演义》、《儒林外史》啊,在我字还没有认全的时候,就被我翻了个遍,书都被我翻烂了。家里还有一本竖排的史书,民国时期的,虽然是残本,都是繁体字,但是没事时我也拿过来当来消遣。这本史书上面都是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这让我对毛笔字也产生了兴趣。算是书法启蒙吧。
家里还有一本《红灯记》和几卷《毛泽东选集》,虽然读不懂,兴趣不高,但没事时也拿在手里,只是对我的吸引力没有小说和连环画那么强烈。
小学时,兴趣所至,也读了些格调不高的书,像是《故事会》、《故事大王》之类,还有一些租书铺里粗糙的武侠小说,虽然格调不高,但也培养了我的读书热情。
上了中学以后,大部头的小说对我来说,读起来基本没有问题,苦恼的是,没有太多的书可以读,我到处借书看,能借的书都借过来,像《红楼梦》、《李白诗选注》《宋词三百首》、《刀锋》、《少年天子》,只要是书,不管是小说还是诗词或者是话剧,我都来者不拒,这些书培养了我的胃口。也让一个少年对书痴迷一生。
大学时因为功课多,为了拿奖学金,疲于应付考试,只是有闲暇时才去图书馆借书,可惜读的快,消化的却不够。基本上读的书都是泛泛而读。那时候,我总是拿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来自我开脱。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错过了读书的最好时光。
毕业后忙于找工作,顾不上读书,工作后因为工作的原因,忙于吃喝应酬,回到家倒头就睡,回想起来,我真的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光阴。
最近几年,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跟文字打交道比较多,业余时间又喜欢写点东西,半是为了工作,半是兴趣所至,淘宝上买了许多以前没来得及细读的书,加上书店和图书馆离家又近,周末总喜欢逛逛书店和图书馆,而且一呆就是半天,阅读成了人生乐事。也感觉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越来越好了。
为了跟上时代,我在宏图三胞买了kindle电子书,虽然开始时不习惯,但是因为网上电子书资源丰富,许多经典著作在网上都能找得到,下载也不费劲,所以没事时也乐此不疲地打开kindle,享受阅读时光。
有时候,我想,为了读书而读书是没有意义的,有目的的读书才更有收获。因为从大学开始,我就一直在尝试现代诗,也写了一些,虽然不满意。所以从工作调动开始,我就有意识地,买了许多现代诗集,包括海子、顾城、西川、多多、李元胜,甚至火了不久的余秀华。国外诗人的作品,也读了不少,特朗斯特罗姆、辛波斯卡、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普拉斯、聂鲁达、高银、谷川俊太郎等等。业余时间,读诗也写诗,虽然没有目标,但是也乐在其中。
最近在简书平台上注册了个账号,想试试自己写的诗能不能在平台上发表,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虽然写的比较快,没有时间慢慢磨,写的不多,但是基本上写的都发了。
阅读是可以影响写作风格的,写诗也一样,偏好什么样诗人的诗,自己也会手模心追,写的诗或多或少有他的影子。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诗始终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且风格也没有固定下来,写的时候只是让它顺其自然地流淌出来,没有抱着严谨的心态创作。
有时候,我想,写作是自度以度人。顾随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表现人生的悲哀,正因为人生的色调是悲哀的,才需要自度和度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