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作者: 霏_dfa6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22:13 被阅读0次

    这本书去年就想要读,拖延到现在才开始,也正印证了我确实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

    本书的作者是两个人合著,简/博客和莱诺拉。他们二人长达30年专注于拖延问题的解决及根源的挖掘,这种专注于单个问题常年深挖的精神使得他们的研究不仅在流行心理学应用很广,也在临床心理学上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一半的篇幅分析了拖延行为、拖延心理以及拖延与大脑的关系。再用了一半的篇幅来给大家一些建议,如何与拖延作战。

    第一部分拖延行为,大概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1个就是什么样的行为属于真正的拖延症,第2个是拖延的根源是什么?第三是,拖延症患者的内心独白。

    要弄清楚拖延是否成为你的一个问题,就是看它是不是让你烦恼不已。有些人对这件事并没有烦恼,而他们可能是因为需要通过拖延,让他们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自己能更好的选择;又或者因为有一些急事都堆在一起,而导致的拖延;再或者是因为这些拖延发生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领域,那么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不足以让人痛苦不堪的,都不算真正的拖延。

    而真正的拖延,却会造成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能引发内在的痛苦从,恼怒、后悔、到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

    在这里作者提到了一个拖延怪圈,就是我们思维转流转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是开始时想“这次我想早点开始”,然后,过一段时间会想:我得马上开始,后来挣扎的时候又会想,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这是纠结反复的一个过程。后期还会安慰自己:也许还有时间或者干脆诋毁自己:我这个人有毛病。等到最后期限很近的时候,也是内心最煎熬的部分。可能你可能你会对自己说,我无法忍受了,最后你就逃跑了;也许你还会选择第2条路,就是背水一战。而当你真正做起来的时候,你会觉得也许事情还没那么糟,为什么当初我不早一点开始呢?而惊讶的是你所担心的,是并没有那么糟糕。于是这个时候你就在大玩特玩的将自己推向极限的冒险游戏,没有任何多余的奢侈的时间来用于计划完善或者提升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焦点并不是把事情做好,而是把它完成。最后经过这一轮的反复折腾之后,任务也许最终是完成了,或者是未完成,拖延者都会因为如释重负或者精疲力尽而近乎崩溃。因此你发誓:从此不会再踏入那个怪圈一步,但实际上,随着你放弃拖延行为的坚定誓言给这个怪圈画上了一个句号,直到你下次再一次步入这个怪圈。

    那么拖延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作者认为,大部分的人都是因为童年的时候,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以及同龄人、学校对自己的评价,影响到个人对自身的认知。就是说拖延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

          就我个人而言,我感觉自己真的像书上说的那样。我的童年因为父母的殷切希望,使得我用大量的时间在家里做功课,很少出去玩耍。但因为母亲极度焦虑,看到任何不满意的地方都会立即脱口而出,说出我的缺点。使得我变成了一个心神不宁,十分容易紧张的孩子。我还清楚的记得,大概在我小学的时候我就经常咬手指甲,咬的每一个指头都光秃秃的。所有那个时期拍出来的照片,我的面部表情非常的僵硬。在家里的时光我很难谈得上休养生息,我甚至觉得母亲更爱面子而非爱我。

        而拖延者从自己的信条出发,展现的一些行为都表示,他们害怕,害怕如果他们行动了,会让他们陷入麻烦,担心向他人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会有危险。

          我是一个从小做作业就拖拖拉拉的孩子,甚至在学校同学们给我的起的外号就叫蜗牛。当我进入大学离开了原生家庭之后,所有这些动作很慢的现象就消失了。也许是因为学习节奏比较紧,自己刻意在改造。但原生家庭对我的评价,以及周围的同学对我的评价都使我对自己的评价一直不高,直至我成年。

        拖延者的逻辑是,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而实际情况是由于拖延使得能力与表现无法划等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ih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