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80年前捧角儿特有意思,分文捧、武捧、金钱捧、土豪捧四种。
文捧有腔调。免费写文章,自费出小报,集资打广告,360度无死角地夸角儿,相貌、身段、功夫、师承、品行、爱好……换着法子不重样地夸,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普普通通的太阳花都能夸成瑶池仙葩,更不要说技多不压身的好角儿。
要是有人敢对角儿不敬,打起笔仗更是热闹,你想看绵里藏针的反讽,还是酣畅淋漓的炮轰?自己挑,总有一款适合你。
武捧气势大。几十号人哐哐哐哐杀到剧场,把中间观赏视角最佳的位置全包圆。
角儿一上台,叫好声能把房顶给掀了。
角儿一结束,立刻集体撤离,动作迅猛,仿佛出山猛虎,捣海蛟龙,晚走一会就跟失节妇人一样,失魂落魄。
后面还有戏?中间空出一大块影响其他演员情绪?活该!让你看看,这是我爱豆的力量!
金钱捧豪放。女的,动不动就把金条首饰包在手帕里,一把一把往台上扔。男的,更喜欢叫人在舞台一角挂一横幅,上有烫金大字一行:“今某某爷赏某某多少多少钱”,在众目睽睽下拂花度柳而去……
别看金钱捧牛气,要是和土豪捧相比,那就小巫见大巫了。土豪捧是真正的“珍珠如土金如铁”。
砸钱!砸钱!!砸钱!!!
只要砸不死,就往死里砸。
把当时京剧界最好的演员砸到想捧的角儿身边,搭班子!
把当时文化届最能摇笔杆子的文人砸到想捧的角儿身边,造舆论!
把当时商界最呼风唤雨的大佬砸到想捧的角儿身边,站台!
把当时政界最有影响力的大领导砸到想捧的角儿身边,定基调!
权、钱、人、社会舆论全部就位,再不红简直没天理了。
怎么样,各位?是不是觉得场景特别眼熟?历史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呼啦圈,转着转着,又回来了。
所以,今天,我也想好好捧一捧心中的小哥哥。他是京剧男旦。他叫牟元笛。
小职员一枚,决定了这辈子钱包扁扁,肯定和金钱捧、土豪捧无缘。
自从马云说出“996是福报”,各家老板打了鸡血似的,恨不得员工天天无偿奉献,所以武捧也是绝缘了——现在连看戏都只能用碎片化时间瞄几眼。
最后,只剩下自觉自愿的文捧了。很乐意给小哥哥写文,他值得。
在遇到牟元笛之前,我是不喜欢上海的。张爱玲笔下的老上海繁华到不堪入目,但是太冷了,没有爱的温度。
前几年,偶尔一次出差,无意中打开酒店的电视机,是一个戏曲节目,介绍尚派男旦传人的。
那时刚读了《伶人往事》,对尚小云的生平记忆犹新。出于好奇,我看了下去,这才知道了他——上海戏剧学院的青年京剧演员牟元笛,也是一位教戏曲的老师。
他的眼睛很清亮,绝少看到浮华的商业气息。胸怀磊落,光风霁月。
他更接近于传统的手艺人,这是我的第一直觉。手艺人的本事,靠的是传承、悟性以及风霜雨雪从不间断的练习。
他很在乎学到的技艺是否真的精湛,他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学生,需要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知识。
他很在乎是否真的对得起老师的教诲,不仅是做艺,还有做人。
他很在乎是否对得起买票来支持他的衣食父母,因为“戏比天大”。
他很在乎自己的职业形象,不喜欢人戏不分的状态,他认为一个好演员要跳得进戏里,更要跳得出来。
看他的容貌,有英武之气,很贴合尚派刚健挺拔的气质。手眼身法步,样样都好。后来又学了徐派和筱派,戏路更宽,人物的塑造也更丰满。
男旦牟元笛(上):遇上你是我的缘男旦牟元笛(上):遇上你是我的缘
仙起来就是奉佛旨散花的天女;俗起来是风骚妖艳小心眼活络的潘巧云;悲起来是不屈服恶势力,坠楼以全节操的绿珠;浪起来是两军阵前爱上仇敌的东方氏;媚起来是欲求不满伤花悲蝶的寡妇邹氏;烈起来是大漠黄沙下,策马而去,频频回望故乡的昭君;疯起来是痛失爱子绝望崩溃的胡氏。
他还会踩跷,这是一种近乎失传的技艺。
在写筱翠花的故事时,我曾经特意请教过专门研究京剧的朋友,他们告诉我,“这是一种木制的假脚,宽窄、大小、曲度和三寸金莲差不多,练起来相当费劲”。
男旦牟元笛(上):遇上你是我的缘男子踩跷所承受的痛苦不亚于缠足。练了二十年,筋骨劳损,身体会发出咔咔的响声,不仅脚掌会响,有时脚掌和腰椎也会响。可是再多的苦,他也全部嚼碎咽了下去,这才有了比女人还软的肢体语言,才有了舞台上的摇曳生姿的风摆杨柳。
因为倒仓(青春期男子变声),嗓音变得暗哑,他有了五年的事业低谷期。
他曾经自嘲,什么叫倒仓,就是粮仓倒了,没饭吃了。对一个戏曲演员来说,没有什么能够比再也上不得台更令人消沉和恐惧。
难过归难过,学习的脚步却依然没有停下。他心甘情愿做了五年的龙套大王。演轿夫,演车夫,演丫鬟,演宫女……借着无数个沉默的时刻,悄悄揣摩其他演员的一招一式。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练功,复习白天学到的东西。
男旦牟元笛(上):遇上你是我的缘男子的骨骼天生比较硬,要表现出柔若无骨,就要比女孩子吃更多的苦。唱戏是他刻入骨髓的的信仰,始终不曾放弃,哪怕被水袖抽肿了眼睛;哪怕双腿盘起,腰肢旋转180度完成“卧鱼”时会有撕裂般的疼痛;哪怕练正腿、十字腿时汗如雨下,如受酷刑,他也甘之如饴。
当嗓音回来的时候,他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五年的潜心探索没有白费,他不仅没有落下功课,反而对台上演员相互之间的配合有了更深的体会,也算额外的收获吧。
重回舞台的他,更是博采众家之长,来丰富自己的舞台表现力。
第一次听他唱昆曲,是在某个冬日。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字字悦耳,声声脆亮,句句甜馨,如梦中黄莺婉转啼。
杭州西湖已经白雪皑皑,可他的唱,他的顾盼神飞,分明让人看到了春天。那里春山如笑,流水桃花,杏雨梨云,更有佳人修身玉立,粉腮微晕,铅华销尽见天真。
他没说一句话,却已经把传统文化的美好掀起了一角,笑着给你看:“它其实一直就在这里,等你。”
牟元笛,是认认真真做戏的男人,亦是认认真真做人的男子。遇上他是冥冥中天定的缘分吗?如果是,我很开心。
因为有他,这个在张爱玲笔下冷冰冰的十里洋场,有了世情的温暖,人心的温软。
我喜欢他,非常非常喜欢。
本来只想写一篇小小的序,可一写就刹不住车了。他点点滴滴的美好,我都不忍心错过。那个至今睡前仍要转动眼睛,练习媚眼的小哥哥,是真的可爱呀。愿岁月永远温柔待他,愿所有的幸福和喜悦都能赋予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