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37447/c59de02cbc26eaf5.jpg)
人们总有一种错觉,总觉得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智商会越来越高,以至于很多人在说起古人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
我不否认科技水平的进步和少数高智商人群的存在,但从整体来看,我们这个社会的平均智商却有走低的趋势。
打开电视,看看那些热播电视剧和电影吧,基本上集中体现了这个社会的平均智商。大唐荣耀、锦绣未央、孤芳不自赏、微微一笑很倾城……一样俗套的剧情、一样缺乏诚意的表演,却依然吸引了那么多的粉丝。有的时候我会想,到底是这样的烂片造就了低智商的粉丝,还是低智商的粉丝养育了这样的烂片。可能这就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谁先谁后不好说,但鸡和蛋的质量显然都好不到哪里去。
互联网的兴起造成了人们思维的碎片化。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就是人体的延伸,媒介的改变不只是改变了信息传播载体那么简单,改变的还有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如果说纸质阅读培养了人们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就是超级碎片化的思维。由于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日常生活变得完全碎片化了,人们不再习惯于利用一整段时间来做一件完整的事情了,即便是看电视这样的娱乐行为都被不断地打断和暂停。生活的碎片化同时带来了思维的碎片化。我们不再习惯于专注,任何事情都会带走我们的注意力。于是,看大部头经典著作的人越来越少,看朋友圈文章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就是,看起来我们知道很多信息,但这些信息终究只是一堆碎片,无法帮助我们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在更多地满足于“知道”的同时,却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不只是思考能力的缺乏,我们甚至连思考的欲望都没有了。现在这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经过加工的速成品喂到了我们的嘴边,思考变得不再必要。更多人把思考看成了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不是一种享受。人们也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缺乏耐心了,不再相信“十年磨一剑”式的成功,而是更喜欢接受那些能够立竿见影的“干货”。这也是为什么各式各样的成功学泛滥,罗辑思维这样的干货类节目受到热捧。
如果在需要严肃学习的时候,我们都选择了不需要思考的速成品,那么在娱乐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在看电视剧、电影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并不在乎剧情是否合理,甚至不在意演员表演是否到位,只关心主角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小美女、小鲜肉。可以说,我们越来越注重外在的感官刺激,美色和暴力永远都比思考和逻辑更吸引人。甚至我们都开始排斥烧脑的好作品了,因为这些东西需要我们的持续注意力,看起来太累,那种可以看十分钟手机回来都不耽误的拖沓剧情反倒成了我们的最爱。为什么现在烂片当道、雷剧盛行?有需要就有产出,一点都不奇怪。
可悲的不只是我们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和欲望,而是我们对此却并没有太在意。即便是我们不再思考,我们依然可以开心快乐地生活。对一个人来说,可能确实如此,可如果对一个社会或者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前兆。如果每个人都沉浸于不愿不会思考的泥潭中怡然自得,所谓创新、所谓发展,都只能是一句空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