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浦月——如何成为专家型母亲。

浦月——如何成为专家型母亲。

作者: 未曾行 | 来源:发表于2017-11-20 14:31 被阅读0次

    这篇文章我以作业的形式交给了老师,因为我觉得莲姐姐写出的正是我心中所想,在大上海的莲姐姐一直是真正用行动践行的妈妈,她更为深刻的说出了怎样做一个称职的妈妈。她一直用行动影响着很多很多妈妈们。是我们的领路人,也一直我生活中的标杆!以下是内容,来自公用号如蓮绽放,喜欢的妈妈们可以关注,希望可以影响更多的妈妈们:

    有种说法,总是担心孩子,会损失他的福报,孩子会越来越成为你担心的那个样子! 我们要做的是只是给孩子绘制梦想、给他翅膀,然后祝福孩子。

          家长之所以焦虑,不仅是因为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教育重点不了解,更没有系统规划,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更是因为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系统规划,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自然是迷茫的,甚至是惶恐的?

      

      那么,为什么许多妈妈会迷茫而惶恐呢?

      许多妈妈,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

      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我是高龄妈妈,34岁决定做妈妈,千辛万苦生下了第一个男孩,40岁又意料之外地再次做了妈妈,有了一个女孩,我比大多数妈妈年长几岁。我发现这个年龄的女性,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很多妈妈的喜怒哀乐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中国家庭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周围的闺蜜们,女人到了不惑,一定要走一条自我觉醒的修行之路。

          做父母,给了孩子身体,对于心灵,自己都不够满足、不够美好,所以很难对孩子的心灵做有效的教育.

          我们修行,我们修身,修掉各种习气,可以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跪着擦地板。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是不够的,我们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我们还需要读书、旅行、交友、打扮得美美的,见各种世面。

    内外兼修的女人,如蓮绽放,气质如兰。活得从容、淡定、丰富而精彩!

    因此,教育孩子的王道,是不断地修行自己。是最理想的状态——孩子长大,我们逆生长;孩子越来越成熟,我们越来越澄明;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但是我们和孩子一样,有一颗干净、单纯的心!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

      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好妈妈有没有标准?有,也没有。

    1、一个优秀的好妈妈首先应该是一位家庭健康管理师。用厨房取代药房,妈妈是最好的医生,科学管理好全家的健康。

    2、一个优秀的好妈妈还应该是一位家庭的心理咨询师。全家的情绪疏导、亲密关系、亲子关系都能把握及时调整。能协助孩子、伴侣、父母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与外界的人际关系。并懂得如何自我和给他人做心理疗愈。

    3、一个优秀的妈妈还应该是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你不一定会辅导孩子各门功课,但是你知道童蒙养正、少年立志、中年培德,你知道什么阶段应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哪里。你知道中西方教育的优缺点,而不会患得患失。

    4、最后,一个优秀的妈妈还应该是一个生活美学家。懂得欣赏艺术,懂得把家里布置得很温馨,会做美美的下午茶,会懂得去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穿着,会给自己和家人做形象设计,会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综合起来,其实所有的教育归根究底是生命的教育,对孩子,对家长,对老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生命教育。而对生命最有感悟的,最有字根做生命教育的,就是母亲。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妈妈们;我更敬重那些在红尘中精进修行、自我觉醒,不停止地在为人群付出、造福社会的妈妈们!

        人生上半场为别人活,下半场为自己活!

    祝福所有的妈妈,愿每一个女性都能如蓮绽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浦月——如何成为专家型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sv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