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疾病之所生

作者: 青先生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18-11-03 14:44 被阅读131次

2017-08-12
愈读类经,于我心有戚戚焉。此次试图以形、气、神为之框架,归纳整理部分思路,以释疾病之所生,述浅陋之见。

第一、形——何为形?

气聚化形。我们在医院见到的那些缩成一团的老人,筋缩肉削,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全身的大穴像太阳、合谷、太冲等,即老师说的藏风聚气之处,全部是凹陷下去的,最该聚气之处气都散了,那么循行的经络之气也干枯了。仅剩的一点点肉也不止是萎缩,根本骨肉分离了,肉被皮包着垂荡在那里,四肢僵硬,脾主肌肉四肢,脾气已枯,全身筋紧、挛缩,肝主筋,肝气已竭,双目无神,瞳孔散大,脏腑之精本应上注于目,而今脏腑精气已衰败,心藏神,神志不清,君主之官浑浑噩噩,君火不明。由形可以推测出气,形之内外亦为一气所使,所以由外形可知内在脏腑。形有表里,四肢肌腠为表,脏腑为里,表里非绝对划分,也并非隔绝,十四经络如人体十四条河流贯穿人体体表,同时沟通内外,外络肌表,内连脏腑。就如周末老师用银针将气机引至四末,脏腑滞住的气就散开了,原本腹部气机滞住,而硬若铁皮的腹直肌紧张,就松开了。

外之形体与脏腑,就如树根与枝叶,脏腑运行正常了,枝叶自然繁茂。五脏六腑以藏精,精以养五脏六腑之体,化而为用。即如脉要精微论篇所云: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人外在形体的善恶体现了五脏之精的藏聚多少,精血藏的不够,形体就会表现出衰败。治病治标为形,治本为脏腑之精。类似的还有师传篇讲述了身形肢节为藏府之盖,所以可以以身形肢节(月囷)肉,候五脏六腑之大小。即为形的外内之应。如肺为华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又如五藏六府,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骷骨有余,以候(骨曷)(骨亏)。肝与目,脾与唇舌,肾与耳,六府对应庞骸、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等等之类。如此便可由表知里,以外形判断脏腑善恶,气血虚实。

那么脉、色也如此,以外在的蛛丝马迹,有迹可循,推断整体。除了需要知常与变,个人的感知能力外,还要如老师说的放空自己,不存定见。

关于表里的关系,痈疽篇云: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协议,不得休止。

由此,表里并非全然隔绝,而是相互为用,相辅相成。

那么,人之表的气机升降亦为左升右降。就像马步的时候,自己经常右边胳膊先出汗,出汗比左边稍多。那位香港的女病人,左手温度比右手低一些。很多病人左右两边脉不一样,一边大而有力,一边脉微欲绝。

形之所成病

最明显的就是外伤了,外伤伤形,形伤未得正治或未愈,会继发各种内伤,此即形伤气。如阴阳应象大论云: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而内伤类疾病非一日所成,总有个渐进的趋势,一般先神后气最后形,发展到形上时,可以是各种痰饮瘀浊堆积,像脂肪瘤、囊肿、子宫肌瘤、肾结石、各种肿瘤。可以是人之筋骨肌肉出现问题,像腹直肌紧张,盆骨错位,骨折,抑或前面的大肉已脱。

上次老师提及的顺着筋膜的方向拉筋,也是从形上来治疗,不同的治疗层面,就要循不同的治疗原则。治疗筋骨,要考虑筋膜方向,骨骼肌肉的整体平衡与作用力。

第二、气——气机何如?

人本乎一气,不是静态不变,而是动态变化着无有休止,百病之生于气也,那么气的运动形式是怎么样呢?

师言,母亲的骨盆就是一个模子,模子什么样子,小孩子就是什么样子。

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我们所处的天地时空亦是一个大模子,天地如何,人便如何。

阴阳印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邪客篇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人体上为阳,下为阴。所以,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人上面为气,下面为血;下面阴精藏得住,地气厚重,上面阳气才的以清明,不至于虚浮无根而逆冲。就如老师所言,推拿上面用比较虚的力,下面用比较实的力。

异法方宜论又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

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一棵大树亦有阴阳,朝南面比北面更加枝叶繁茂,山水,山之南水之北为阳,人之阴阳亦然,人不仅是上下的阴阳,还有左右的阴阳,方盛衰论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人体的每一个点的阴阳量都是不一样的,有了地势差异,水才的以流动,形成江河湖泊,贯穿衔接地球表面,人体阴阳量的处处变化,即处处不平衡,就形成了势差,如此便有了人体气机的左升右降,循环周流。

阴阳应象大论: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其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人体气机一如天地,阴阳相贯,升降循环。

师云:形从气化,气从形聚。那么,人体气机的升降,而成形,反之,气运行的形如何?建立在各种物质基础上?

遗篇刺法论中关于五疫的预防有以下论述:气出于脑,即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而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

由此可知,从内在脏腑之气机来看,左边肝木之气升发而生火,气由左边升,右边肺金之气肃降而化水,津从右边降,气机左开右合,肝肺共同主人体七窍百骸的开合。同时,肝又主一身之气的疏泄,同肝主开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升降的道路,中间有个斡旋气机的脾胃,肝郁乘脾,木不疏土,则土气壅滞,脾之用不升胃之用不降,中土不调,则左右升降道路受阻~

气之所成病

气听着很神奇,但是却处处皆存,万物皆本乎一气之所成而已,生长壮老已不过是一气之生长沉浮的外在化现。而疾病之所成,局部来看,气有有余不足,整体看,或是气机逆乱,或壅滞不通或逆冲或不循常道。

一是气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气虚即气不至。在气机升降循环中,气血之所至,则目能视耳可闻手可握神志清,气血不至,则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精神不济。大惑论中,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又如方盛衰论中,气上不下,头痛巅疾。

所以我们治疗局部虚实问题之时,可以用针用艾用汤药,使得局部气血的聚散,把不通调通,使气血归于常道。但是如果并非只是局部不足,某条河流水暂时性的过不来或者因不通而水少,而是整体的虚,所有的河道总蓄水量不足,那么仅仅用针艾调水会使得气血更为干枯,应先把气血养起来,才能逐步恢复河流的灌注量。

二是气逆。气逆为厥,根本不固,阴不胜阳,则会出现气机逆冲,阳浮而阴弱,往往使得虚者更虚,实者更实。解精微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厥论有云: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关于厥逆的治法,腹中论提出: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喑;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由此可见,厥的治疗,也需以守住精气为先。不可一味攻邪,邪气其实亦为正气所化,过度泻邪实,正气也越来越虚,人体之气不足。

总的概括起来的话,就是人体自身这个小天地不稳,在自行升降循环之时会受到太多外界的影响与干预,内气与外气过度同气相求,内气守不了中。而常态,如脉上的春弦夏钩秋浮冬营,还有四季人面色的偏宜,都是适中刚刚好。

从表里看,在表,外受风寒署湿燥火,六淫邪气与人体之气相感召,气抟聚于表,本气为邪。那么伤寒所云六经,大概也不出同气相求之范围吧,六气,终归为一气,六气对应于人便是六经,外邪引动内邪,与外气引动内气,是同一件事情,凡事过犹不及,一旦过了,便为邪。

在里,则为情志内伤引动五脏之气风雨飘摇。

同理可知,一些治疗方式,所谓祝由,其实也是取其气,文字的意义,虽不至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但是作为一种符号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意味不一样,再加之语气、响度、音调、肢体动作,就如一味药的气有厚薄,味有厚薄,心怀清净的念和心思不正的念也是不一样的。取其气不一也。

同样,针灸或者推拿时时用心针和随意针,神聚与不聚,煮药时自己用心煮和医院代煎房里各种机器高压短时的煮,前者或可得药物药性正味之十之八九,而后者估计仅有三四成在了。还有之前中医育儿那本书里面提及调神的方法,老师说语气要诚恳,也就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力量来调神调气。

第三,神——何为神?

气的运行周流无息,循其常道。如果说,还有一个位居气之上,可以用来调节气的运行的,那就是神了。所谓正神,恰如圣人为无为之治,以百姓心为心,天地阴阳四时各得道而自足。根结篇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正神是藏着的,若无一般,无为而无不为,才合乎于自然。而一旦有所为,即化现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每一情都有其所胜所伤,干扰了正常气血的运行,如五运行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广义上的神,涵盖了神魂魄意志,即五脏所藏,本藏云: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抑或可否这样理解,一气分阴阳,阳化气,阴成形,而气中更为精微的部分化为神,神藏于五脏,与五脏因同气相求而为神魂魄意志,五藏在藏而不在象,五藏所藏神藏住了,便可有了头脑里的清明,待人接物亦可不偏不倚。那么,人身之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所藏之神统领了其余五神,或者可以这样子说,其余五神,也不过这一神在不同的脏腑的化现而已,是各脏之气不同而与该脏同气所成的喜怒哀乐的表达。推之,五脏可作为藏神之府,而心主血脉,肺主气司呼吸,肝藏血,肾藏精之类,又暗示着不可以静态来观之,若动态了来看,则全身上下四肢百骸经络五脏皆可有神,气运行周身,神亦于周身循环无端。

由此,神层面上亦可以有左升右降,只不过表现形式呢,可能可以理解为气升降之势,神主气的运动,那么气的运动趋势就在于神,前文所云阴阳量的相差所至的势能,其实放在这里就是所谓的神。而神的运动形式更加随心所欲,存乎一心。

或许可以找个物理模型,来说明形气神,相对而言,若形为位移,则气为速度,神为加速度,相当于形气神每个层次逐层取上个(假设为f(x))的导数即f’(x)即可。这样就很清楚这个势为何啦,可以简单算做变化率,也就是所谓的势。但是更详细来看就只为一个参考。

综上,何为神呢?神是气之所主,又依赖于形气之所藏,相互依存。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之不存,仅存形与气,则若行尸走肉,不具有生命的独立性。
之前老师问过人与动物的区别。从神上看也是有区别的,人为万物之灵长,人之神是最全面最强大的,人有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其独特的意识思维而存于世。而动物,其亦有神,较之人则降一筹,或者说其神非全神,可算作意识,其智蒙蒙昧昧,未得天地之全也。

那么,肿瘤是否有神?我目前觉得是有的,起码是存在意识形态,自然非人类之神可比拟。然而其自有意识,有生长存活下去的意识本能,所以其气就具有了强烈的求生意识,形上表现在血管组织丰富,以此来获得丰富的营养,其具有了独立的意识,便得以与人身的神区分开来,肿瘤与人的关系就成了寄生与非寄生,就成了我和非我,相当于人体这个小天地内孕育出了一个较为低级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也算是气聚化形,孵化出了一些思维意识,懂得去开疆扩土,来生存下去。如果一点神都没有的话,就不至于如此懂得趋利避害。所以,我觉得肿瘤还是存在一些比较低级的神的。

如此,试图考虑下君火与相火。人体内的火之化现,亦为一气,君火与相火,同根同源,本为一物,可做一阴一阳来看待。君火即为现为神,我们看一个人的神,一是思维清晰,头脑灵敏,从思考能力来看,一是从外在散发出来的气来看,比如说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五脏生成篇)。

所以,君火之常则表现为一、神归藏本位,人之精神志意治,无太过不及,情绪平和,不失偏颇。二、外现之神气正常。

相火为一身能量的化身,相火本之于肾中所藏精,景岳曰: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经脉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相火是肾中精气所化,肾藏五脏六腑之精,相火之常,则表现为全身能量代谢正常,人之用正常工作。

心神不宁,说相火说君火都可以,口干口苦,是为相火不藏,感觉君火与相火没有绝对的界限,为一整体循环。相火化现了,君火便也不清不明。因火性炎上,相火以头目为多,目赤面红、口苦口干、流耳水、牙龈肿痛,亦不尽然。发烧也可算作相火于肌表,火烧赤壁三百里,能量都用去沸腾肌表的水液了,里面就空了,寒了。更进一步,表里有阴阳,肢体为阳,脏腑为阴,而再分脏腑,腑为阳,脏为阴。相火于肢体炽盛,脏腑就寒冰三尺。相火于腑炽热,脏亦冰雪连天。我不知道是否这两种化现均可,但是无疑前一种逆的更厉害。那么,本应藏于脏,而反而耗空于外,倒似了坐吃山空之徒,立地吃陷。若说,阳浮而阴弱,是厥之气逆,那么相火,便是气逆化火。

神之所成病

神所致的疾病有哪些?
一是情志内伤。如本神篇云: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
二是形气伤神。化形之后,形影响气,气反过来影响神。很多神不自主的病人,原因或许在于气血不足。而阴阳二十五人,就是形影响了气,影响了五脏所藏之神。

神伤一般直中五脏,使得五脏之气逆冲瘀滞而化为邪。如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神为气之使,每一举心动念都影响着气的聚散沉浮。

伤神而后伤精,疏五过论提示了诊病问病史时也要关注病者的整体状况: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又曰: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

调神之道,在于中正平和,无所偏倚。虚则补,实则泻,标本之间,权衡为一。老师所说的抄经、站桩亦为良药。师云抄经所用毛笔,笔尖类似心的形状,很软,心静不下来,写不了字。我一般烦闷时也习惯于写写字,暴躁时就去打拳了。调神最重要的是调心,情志问题最先伤及都是心,心一乱,气机就乱了,五脏六腑都乱了。心藏神,心主神明,君主之官冷静下来了,人之正神醒过来,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积极调节本身的状态。

前天与朋友论及理想与现实,琴棋书画诗酒花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区别,抱怨归抱怨,但最后细想,其实本质若一,琴棋书画,本就不在笔墨高下,说到底,在乎一心,无非虚与静,若能于柴米油盐中觅得书画这份虚静,那么柴米油盐便是书画,无关风雅。若舍本逐末,取巧附会,终究落了下成。恰若师所云不在乎外,而在乎内,最终合上天地万物自身。

总而言之,形、气、神皆为化现,本乎一气,气之极其精微部分化现而为神,阳化气阴成形,气聚而化形,神气形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师言:疾病方面,形者,筋骨,痰瘀。气者,气血,相火。神者,情志。而以气为主,气血不足,神气形皆可出问题,以神为统,神主气。以形为助,形反应了神与气。以精为本,精气夺则虚,时时顾护人体之精。当然,临床又可多样化来看待。

青先生老师点评:
青先生:这次的神写得很好。神统气,气化形。没有神变,不会有气聚,更不会有形聚。

入素:写的时候太赶了~还有气和血本来想写的,嫌麻烦,写了一半删了,而且我还没有理清楚。还有风证、痈疽我也想放上去的,太麻烦了。

青先生:不急,过段时间回来看,关键是要在临床验证。

入素:好。

青先生:小鱼儿之前想学胡希恕,就是因为大家都在说临床效果好。
坦白讲,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和谁比。和医院比,胡希恕算是很不错的了。但是和真正的高手比,老胡又弱了一些。普通中医高手,碰上真正的道医,那又低了一个档次。
学医呢,就像打怪游戏,逐步升级。一旦入了道门,那就更是一去深似海。

入素:那厉害的医生,是不是所有的治疗方式都是形式上的,通过不同的途径使得气机调节。本质也是一样的。

青先生:我想应该是介乎神气之间吧。

上一篇:34、输液预防中风?

相关文章

  • 35、疾病之所生

    2017-08-12愈读类经,于我心有戚戚焉。此次试图以形、气、神为之框架,归纳整理部分思路,以释疾病之所生,述浅...

  • 候之所始,道之所生。

  • 2016.12.22四力量

    32/16000,27/35 忏悔杀生:养死的鱼,狗,还有打胎。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慎痴,从身语意之所生,...

  • 「汝非我之所生,却又是我之所生」

    “心态决定一切,即使一切为零,但只要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就成功了一半。”这是从事教师行业后最大的感想。 清楚地记得刚...

  • 脉的缓、急、大、小、滑、涩的情况——读《黄帝内经》灵枢 邪气脏腑

    “黄帝问于岐伯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黄帝问岐伯说:五脏所发生的疾病,它的变化和表现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 Day106 论语《述而篇第七》7.35-7.36

    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 劝求寿者

    劝求寿者(以下言疾病不宜杀生) 人既乐生恶死,当知趋吉避凶。吾与物类同禀天地之气,吾爱天所生,天亦爱吾生。吾愿物不...

  • 婴童医话(六百九十七)

    三十二日一小变,六十四日一大变,所生者何物也?所生之物,亦有说欤?形既生矣,复何生也?所生者,五脏之知觉运动也。 ...

  • 芒种

    “芒种”一词,始于《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释义曰:”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芒...

  • 芒种(2022-06-06)

    “芒种”一词,最早出于《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解释为:“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5、疾病之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vk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