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出口成章的流浪汉,博览群书的看门人——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出口成章的流浪汉,博览群书的看门人——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作者: 亚理思多得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09:25 被阅读9次

    最近捡废品的沈巍火了。为什么?因为他语出惊人,孔子老子语录随手拈来,稻盛和夫理念倒背如流。衣衫褴褛的外表,和出口成章的谈吐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让他瞬间在网络走红。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拾废品的人都是在体力和脑力上稍逊一些的人。他们没受过太多教育,有的甚至还是文盲,年龄大了,太重的体力活干不了,才去收废品。

    但沈巍大学毕业,还曾经有一份在很多人看来颇为不错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饱读诗书,出口成章。且言谈间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一、他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要去收废品?

    从孔老夫子那时候起,我们对读书形成的看法,就是学以致用。怎么用?不外修齐治平之类。最简单的途径,就是读书考科举,以待金榜题名入仕做官。

    苏轼尽管有绝世才华,诗词书画无一不通,却不顾朝廷屡次贬谪,依然以为官为重。一旦皇帝召唤,不顾年老体弱舟车劳顿,也要为朝廷效力,最终病故在奔往帝都的路上。而如唐寅这样屡试不第的人,读再多书,也很难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接纳。如陶渊明这样做官后又退隐的人,更是当世奇葩,少之又少。

    所以,我们对读书的观念,就这样被固化下来。古人读书为了做官,现代人读书为了找一个好工作,都是为了一个光鲜的前程。

    所以,当一个读了很多书,却蓬头垢面拾废品的人出现时,人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或珍奇物种一样,对之产生无尽好奇和围观的欲望。

    猎奇让这个世界不再无聊。

    读书没有发挥人们想象中的作用,没有给沈巍带来体面的生活。不但不体面,甚至看起来还有点龌龊。那么,有些人不禁要问,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二、读书可以让人拥有自我

    《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说,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即使你看尽人间繁华,阅尽人世沧桑,最终还是要回归本心,看见自己。也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读书可以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坚持自己,从而拥有自己,不被外界的人和事所影响和牵绊。

    沈魏大学学的专业是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他自己很不喜欢。毕业后的工作,在外人看来旱涝保收,社会地位也不差。但无奈,他也不喜欢。

    他就喜欢捡废品。

    别人喜欢的,他不喜欢。别人看不上的,偏偏是他的心头好。

    当人们都在为更大的房子,更多的票子而焦虑的时候,就是在将大多数人的追求当作自己的追求,即使工作多么不顺心,即使为了房贷车贷每天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但依然对自己说:“要忍耐!等贷款还完了,孩子大学毕业了,我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了。”

    这些人统统把自己放在了未来,把别人放在了当下。

    沈巍则敢于挑战这一切。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父亲喜欢的,不是别人喜欢的,不是这个社会喜欢的。

    更可贵的是,当一群想靠他来蹭流量的人们纷至沓来的时候,他则清醒地说:“不是我多有文化,是你们读书太少了。”

    三、认清自我是幸福人生的保障

    在二战题材电影《白色严冬》里,德国一方有个大个子士兵。他年近四十,身体强壮,干起活儿来豪不惜力。为了向英军士兵表明自己国家的元首并不是那么没人性,他说自己是自愿来当兵的。因为不愿意被父亲安排进入家族企业。

    但是英国士兵却无情地揭露出真相:他不是真心来当兵,他只是在逃避父亲的安排。因为他不知道如果不遵从父亲的意愿,自己该做什么?只能随大流参军。

    最终这名德国士兵牺牲了。

    一个人年届不惑,还找不到自己目标和方向的人,即使家有万贯,其命运依旧令人唏嘘。

    清醒明白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能坚持自我的人,是多么可贵。而这些,不读书的人,是无法做到的。

    无法从书中汲取营养和精神滋养的人,只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或者为了蝇头小利,蝇营狗苟,随波逐流。或者内心纠结,左右为难,碌碌一生。他们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

    这么说来,沈巍是幸福的。

    四、读过书的人,可以安心接纳自己。

    在电影《优雅的刺猬》里。女主角勒妮中年丧夫,独身一人,没有积蓄,肥胖丑陋,毫无魅力。她只能在高档公寓做一个孤独的看门人。

    这里住的都是非贵即富的人,但勒妮却始终不卑不亢,对所有人都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让这些高傲而挑剔的住户们,虽然看不上这个地位低下的看门人,又始终信任并接纳她。

    这些都因为勒妮是个博览群书的人。

    因为饱览群书,她知道怎么对待她不喜欢的人和喜欢的人。她知道自己需要这份工作,所以她可以忍受别人对她的冷眼。

    在这些冷眼之外,她拥有一个被书籍环绕不被打扰的私密世界。书籍让勒妮心境清明,认清自己的位置,接纳自己的现状。不怨天尤人,也不卑躬屈膝。

    书是人的自信和人格。

    《简爱》中,当简面对罗切斯特先生说出那句响彻天地的话时,读者无不为之动容。“你以为我穷,不美,就没有感情吗......当我们经过坟墓,共同站在上帝的面前,我们是平等的。”这是两个平等人格,平等灵魂的对话,而不是基于财富和地位的对话。

    简如果是一个没有读过书,胸无点墨的人,是无法展开这样的对话的。她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更不敢表达自己。因为她无法在人格和精神上接纳自己。

    不管是捡废品的沈巍,还是看门人勒妮,还是家庭教师简,无论她们做着怎样的工作,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更无论外界怎么看待他们。他们都因为书而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拥有自己。

    五、多读一些无用的书

    作为人类文化结晶的书籍,古今中外汗牛充栋。我们要读什么书?我认为,不妨多读些“无用”的书。

    现在成功学的书很畅销,漫画小故事也很受人欢迎。读这些书,人们似乎会有显而易见、立竿见影的效果。

    比如读了教读书的书,好像我们就会读书了。今天读了演讲技巧的书,明天似乎就可以上台侃侃而谈了。

    而幽默故事小漫画,更是让我们在当时就可以开心一笑,似乎一天的疲惫都没有了。

    但沈巍和勒妮他们读的书,似乎对我们当下的生活都没什么用。沈巍讲孔子老子,看起来好像和国学这个热点挺合拍。但当下的国学热,很多不过是用国学的面子,来表达成功学的里子。而沈巍的国学,包括稻盛和夫,都是在说明官员的亲属为何不能卖草鞋。

    而勒妮看的更是现在很多人认为无用的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一个贵族女子出轨后自杀的故事,不比身边的八卦娱乐更吸引人们的眼球。

    但正是这些看似与当下无关的书,之所以是经典,正因为它们反映了人性,反映了真实,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联合国当作世界人权的基础。

    再多的成功学技巧,也无助于丰富人的内心境界,无助于提高人的精神价值,更无助于人类发现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只有这些经受过时间考验的经典,才能让人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刺猬的优雅》里有句话:“人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死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

    我希望那一刻我在读书,在爱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口成章的流浪汉,博览群书的看门人——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wm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