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岛主必赞读书想法
读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7

读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7

作者: 开阳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6-24 00:24 被阅读0次

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7

隋唐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州或郡,称州时长官是刺史,称郡时长官是太守(首都或陪都所在的州称为府,有尹、少尹等官),刺史实际上等于太守。古人把刺史或太守称为使君。

唐代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起初是派员出巡各州,称为黜陟使(有权罢免或擢〔zhuó〕升地方官吏。黜,读chù;陟,读zhì)。后来全国分为若干道,每道派京官一人巡察所属州、县,先后称为巡察使、按察使、采访处置使、观察使。唐代又每聚边境数州为一镇,设节度使,兼度支、营田、观察等使,总揽一方军政、民政、财政和监察大权。观察使、节度使有判官、掌书记、推官等属官。节度使初设于边防重镇,后来内地普遍设置,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宋代废藩镇制度,节度使只是优宠将帅大臣和宗室勋戚的虚衔。另分全国为若干路,各路设转运使等官,掌一路财赋等事。

宋代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州,州政由中央派员前往管理,称为“知某州军州事”(“军”指地方军队,“州”指民政),简称知州。州有通判,号称监州官,不似后世一般的副职。州的属官有判官管行政,有推官管司法。和州平行的还有府、军、监,设官和州大致相同。

宋代没有太守,刺史也是虚衔。欧阳修知滁州时写《醉翁亭记》提到太守,写《丰乐亭记》提到刺史,都是沿用前代的旧称。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体制类似中央,也有丞相、参知政事等官。明初沿袭元制,后改称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但习惯仍称为“省”,长官为左、右布政使,掌一省之政。明代有战事时,派朝臣出巡地方,处理军务,称为巡抚。遇有军事问题牵连几省,巡抚不能解决时,则派总督处理。总督、巡抚都是临时差使,不算正式地方官。清代总督、巡抚才成为固定的“封疆大吏”,巡抚是省级的最高长官,总督则总揽一省或两三省的军民要政。这样,布政使就只管财政和人事,成了督、抚的下属了。

明、清一省分为数道,道下有府有州,府、州的长官称为知府、知州。其佐贰,府有同知、通判等,州有州同(同知)、州判等。有两种州:直隶州略等于府;散州隶属于府,和县相当。

相关文章

  • 古代文化常识

    一.天文、历法 二.地理、政区 第三节 管制和科举 一.官制 从夏代到清代,中央官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一...

  • 古代文化常识(自己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自编) 一 、【古代典籍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六经、《春秋》、春秋三传、十三经、风骚、乐府双壁 、...

  • 古代文化常识(自己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自编) 一 、【古代典籍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六经、《春秋》、春秋三传、十三经、风骚、乐府双壁 、...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书笔记

    最近,我买了一本书,叫《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附有配套音频。虽然音频内容和书中内容重合度不是很高,但是不可否认两者的...

  • 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作者: 王力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年: 2008-1页数: 261丛书: 大学入门丛...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书笔记

    注:此文有大量原文引用,但并无牟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本人下架。另禁止转载。 [格式] 原文摘录 我的批注...

  •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一、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 古代文化常识2

    三、天文历法 【星宿】 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

  • 古代文化常识1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

  • 古代文化常识3

    五、科举制度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xe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