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6元,连续订阅每月12元,首月到期后如不需要,需手动取消。
多数人为了占便宜,就首月定制了,到了第二个月,忘了就直接扣钱了,想着下个月在说吧,到了第三个月,想要取消,发现根本找不到,打客服电话,听了78分钟ai语音后,也不知道在哪,这时候在来点别的事,又过去一个月。
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数,这羊毛一个月能薅个不少钱。
当我们利用人性转赚钱的时候,是在利用什么?
价格锚定,厌恶损失,鲶鱼效应······
当我们庆幸自己终于可以利用知识带来的认知不对称收割客户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客户的感受,
为什么市场上同质化的商品这么多,为什么视频类,音频类的软件,都在死扛着运营,会员费根本弥补不了版权费,更有甚者,我充了会员依旧要再花钱看结局。
我们说今天的商业很进步,市场很先进,但吃相却这么难看。
保险从业者有两类,干的特别好的人,来做保险业务,干的特别不好的人来做保险业务,
今天一个朋友跟我做保险真累啊,我打算在回以前行业了,这个保险来钱太慢了。
昨天一个朋友跟我说,你看这个人可厉害了,总是能够找到各种理由让客户多掏钱,
上周自己被拼多多客户冷暴力,只会对我说抱歉。
这些互联网巨头拼了命的烧钱争夺市场占有额,就是为了当我垄断的时候,可以义正言辞的割韭菜吗?
商业的本质从何而来,所谓的效率提升到了哪里?没有希望怎么贩卖“金融”?
我认为好的战略是在洞察人性后的慈悲,我是低价吸引到顾客,靠产品和服务留住顾客,而不是靠繁琐的退货手段当成自己的闭环。
挣快钱,挣的越多,越挣脱不出来,深渊已然开始回视你。
订阅制是把商品、信息、所有权、金钱,一次集中的转移,
锁定的是私域流量内的试错成本,
你的老用户可以为你的错误买单一次两次,
但新用户不会为你的错误买单,
如果说订阅最开始的目的是弱化用户一次性付费的痛苦,那订阅就要每期都带来超额的回报,主动的制造 一个月见一次的惊喜感的强连接。
为什么?
订阅的后期目的就是私域流量带来的转介绍率,一个可以把获客成本压倒零的方式。
与其我们利用人的惰性去设置各种退款流程的繁琐,
不如我们利用人的自恋性,
人们喜欢分享能够给朋友带来超额收获的东西,他们觉得朋友占到便宜,自己会有面子,
反之,多数人不推荐不转介绍的原因,也是怕朋友痛苦的经历让自己丢了面子。
请你相信我说的每一句都是错的
刘润·进化岛·每日思考打卡
第六季 时光转瞬即逝,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