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养生小知识
健脾泻心火,避暑防湿邪

健脾泻心火,避暑防湿邪

作者: 本草薄荷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11:23 被阅读1次

中医认为“心主夏”,属火,主血脉,藏神。夏季心阳旺,很多人容易出现头痛、失眠、烦躁、精神萎靡等心神不宁症状。尤其是有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更需要关注心脏保养,顺应节气变化。

首先要“心静自然凉”。其次要做到“戒怒戒躁”,避免大喜大悲,适当安排绘画、钓鱼、书法、种花、下棋等偏静的活动。

最后辨虚实,食疗调理。实火患者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多食用菊花、蒲公英、绿豆、淡竹叶、芹菜等;虚火患者神疲乏力,心悸健忘,面色少华,可以多进食茯苓、莲子、麦冬、龙眼肉、百合、桑椹、鸡蛋、藕等。

养心泻心火,防治上火

夏季阳气旺盛,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出现各种“上火”症候,如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等心火上炎表现,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心火下移表现。

《素问•脏气法时论》:“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夏季也可以多吃酸味或咸味之品来养心。

平补健脾化湿,防治疰夏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脾胃虚弱者尤其儿童出现身体疲劳、四肢无力,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

夏季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瘦肉和时令水果,勿食寒凉冰冷之物。中医认为湿为夏之主气,夏季补养还需健脾利湿,开胃消食。药粥食疗既可以健脾开胃,又可补充水分,如丝瓜粥、芦根粥、西瓜皮粥等。

此外,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腐败变质,肠道疾病多有发生,故需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晚睡早起兼午休,防治打盹

“立夏”后昼长夜短,可以稍晚点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为了防止“夏打盹”,适当增加午休。午睡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以0.5-1小时为宜,采取平卧姿势。

午休注意事项:1.午餐时不宜饮酒、咖啡、浓茶,以免兴奋而难以人睡,不能吃太饱,2.不宜餐后倒头便睡,应活动10分钟后再入睡。3.患有低血压疾病、血液循环系统障碍病人以及年龄在65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人不适宜长时间午睡。

适当运动,忌大汗,防治疲劳

夏天天热易多汗出,选择散步、游泳、慢跑等运动,微微出汗即可。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导致心气阴亏虚,可以选择性多食一些酸味之品,比如乌梅、五味子、酸梅等,收敛固气,还可以生津止渴。

相关文章

  • 健脾泻心火,避暑防湿邪

    中医认为“心主夏”,属火,主血脉,藏神。夏季心阳旺,很多人容易出现头痛、失眠、烦躁、精神萎靡等心神不宁症状。尤其是...

  • 大暑节气,如何避暑?

    用一道茶饮,劲家庄红薏米芡实茶,因为这里面有祛湿健脾和泻心火,清热解毒,解暑等效果。对于夏季大暑有非常要好的避暑解...

  • 雨水过后,重在祛湿,少碰二物,改掉三习,做好四件事,排出湿气

    雨水节气后,湿气渐盛,要防湿邪侵入人体,健脾利湿是关键。 雨水过后,天气渐暖,春季来临, 此时,肝脏最为活跃,而肝...

  • 清热、泻心火——劳宫绝佳

    劳宫穴 ●【作用】散热燥湿、安神静心 ●【位置】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点于掌...

  • 胡有宸:如何预防湿邪入侵?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要预防湿气?湿气是万恶之邪,对人身体伤害甚大。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养生,如何预防湿气入侵也开始引...

  • 夏季怎么吃

    夏季与心相对应,夏季容易引起心火旺,心与红色相对应,吃西红柿、西瓜可以预防心火旺。心主苦,苦能泻心火,所以心火旺时...

  • 大暑必吃!十款十分钟就能搞定的消暑养生汤

    今天大暑。俗话说“盛夏防暑邪,长夏防湿邪”。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大暑时节正当长夏,气候炎热。 邻居们除了...

  • 夏季多雨天气如何防湿邪?

    三叉神经痛多因风、寒、湿、热等使三阳筋经受邪受阻,因受邪受阻使气血不畅,经络不同,不通则痛,诱发三叉神经痛。夏季...

  • 贺氏针灸套穴释义

    1、小扶正: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作用:疏肝,健脾,理气。) 治疗范围:各种邪实证不虚之症。即实证(邪...

  • 三伏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

    三伏的外邪也是最盛的,“三伏”中的“伏”指伏邪,即“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这个季节为什么要健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健脾泻心火,避暑防湿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gx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