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工作?有人说:工作是为了活着;也有人说:活着是为了工作。
这是一个长久以来引发人们争议的话题,没有标准答案,但确实值得每一个人认真地思考。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不是人到底需不需要工作,而是探讨人们在工作寻求的意义,以及企业管理者如何让员工更好地工作。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答案,工作的意义就在于激励,换句话说就是员工在工作中得到的回报。
这个回报可以分为内在回报(当人们表现良好、达成目标时所得到的满足感)和外在回报(表现良好时他人给予的肯定,包括加薪、赞赏与升迁)。
历史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备受关注,接下来就对其中主要的派别及发展做一个梳理,也是给现代企业家一个很好的启发与借鉴之用。
1、从科学管理到人性化激励
费雷德里克·泰勒,美国效率工程师,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由此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要改善生产率必须采用科学管理,即研究员工以找出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并教导人们这些技术。
泰勒的方式有三大基本要素:时间、方法和工作规则,他最重要的工具是观察和定时器。
时间——动作研究,创始于泰勒,研究完成一项特定工作需要执行哪些任务,以及完成每项任务所需的时间。
动作经济原则,由弗兰克和莉莲·吉尔布雷斯所发展的理论,指出每件工作再细分成一连串的基本动作,使其更有效率。
大体而言,科学管理将人视为机器,需要作适当的设定;几乎不考虑员工工作时的心理和人性层面,主要强调薪水的激励效果。
下一阶段的发展是,艾尔顿·梅奥进行的霍桑实验,提出了霍桑效应,指当人们知道自己是被研究的对象时,表现不一样的倾向。这促生了“人性化激励”的概念。
2、马斯洛需求理论是激励的来源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类的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
生理需求:基本的生存需求,例如对食物、水、安身之处的需求。
安全需求:工作场所和在家安全的需求。
社交需求:觉得被爱、被接受、有群体归属感的需求。
尊重需求:得到他人肯定和认同的需求,以及自尊、地位或重要感。
自我实现需求:完全发挥自我潜能的需求。
在人类这个五层需求的分解下,马斯洛认为激励来源于需求,如果某一层的需求已被满足,就不再是激励因素,而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成为激励因素。
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管理理论的另一个方向是探索管理者如何利用工作本身来激励员工。
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在研究如何激励员工时,提出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能够提高员工生产效率,令工作忙,令员工工作满意的因素,大多跟工作内容相关。
保健因素是指其他因素,或者是指维持因素,这些因素大部分与工作环境有关,缺乏保健因素会造成不满,但这些因素未必会能激励员工。
赫兹伯格的结论也有一些争议,例如营销经理人,经常利用奖金作为激励,近年来研究的结果显示,把奖金作为表扬员工计划的一部分,能够成为有效的激励因素。
赫兹伯格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比较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比较
4、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管理者对待员工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激励员工的方法。管理理论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发现,管理者对员工的态度有两个对立的两种,分别被称为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假设一般人不喜欢工作,会尽量避免,因此要完成组织目标,必须强迫和控制员工,并且,用处罚威胁。
Y理论,假定人们喜欢工作,如果有奖赏的话,会接受责任,完成目标。
就Y理论而言,让员工达成工作目标,一个关键的技巧,就是授权,给员工决策权及执行该决策的工具。这就要求管理者采取下列三个步骤:
找出员工认为的组织问题是什么?
让员工构思解决之道。
不介入,让员工自己执行这些解决之道。
5、大内的Z理论
管理学教授威廉·大内的Z理论,是综合日本的J型和美国的A型特色的一种理论,这三种管理类型的主要内容见下图:
X理论、Y理论和Z理论的比较
6、目标设置理论与目标管理
目标设置理论,主张制定远大、但可达成的目标,这可以激励员工和改善绩效,前提是这些目标被员工接受,有反馈机制,并且有组织环境配合。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者无法激励员工,他们只会阻挠员工,因为人们靠自己激励自己”,因此他设计一套系统来帮助员工自我激励,这套系统称为目标管理(MBO),它可经由中高层管理者,主管员和与员工反复讨论检讨和评估目标的制定与执行的系统。
7、满足员工的期望:期望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指出,员工期望可以影响个人激励,员工完成某项任务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他们对结果的期望。
他认为员工在承诺尽力完成任务之前会问三个问题:(1)我可以完成任务吗?(2)如果完成了有什么报酬?(3)这个报酬值得我努力吗?
后来的学者修改了弗鲁姆的理论,提出管理者改善员工绩效的五个步骤:(1)了解员工重视什么样的报酬。(2)了解每个员工想要的绩效标准。(3)确定绩效标准是可以达到的。(4)确保报酬与绩效挂钩。(5)确定报酬可满足员工。
8、强化员工绩效: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强调正向与负向的强化因素都能激励人们一刻定的方式行动。也就是说,激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结果。经理人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刺激(正向强化、负向强化)来增加想要的行为或减少不想要的行为。
9、公平对待员工: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员工在比较职位相当的同事后,会试图保持自己的投入与产出水平和他人相当。
介绍完上面的9种理论后,下面最重要的是如何将理论付诸行动,有三种方法:
1、通过工作丰富化激励
工作丰富化是一种强调通过工作本身激励员工的策略。
这种方式相信,有五项重要的工作特性会影响个人的激励与绩效:
(1)技能多样性:工作所需技能的丰富程度。
(2)任务辨识度:工作成果的可辨识度。
(3)任务重要性:工作对公司他人的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
(4)自主性:员工在:安排工作和决定程序中的自由、独立和自行判断的程度。
(5)反馈:在工作执行上,可获得有关工作绩效的直接、清楚信息的程度。
此外,工作扩大化也是一种工作丰富化的方法,将一系列的工作整合成更有趣且具挑战性的工作,比如实行工作轮换。
2、通过开放式沟通激励
鼓励开放式沟通的程序如下:
创造鼓励聆听的组织文化。
训练主管和管理者聆听。
打破妨碍开放式沟通的樊篱。
避免模糊和模棱两可的沟通。
积极促进沟通。
询问员工什么,对他们事,重要的。
3、对出色的工作加以认可
以上只是介绍了员工激励的几种理论,以及把理论付诸实践的方法,但事实上员工激励远远比理论更复杂,其中的方法也更具多样性,尤其管理如今的青年人。
员工激励可谓是一项大的工程,管理者需要时时注意,要做到因人而异,与时俱进。
下面分享三种加薪不加成本的薪酬模式,不仅能帮员工加工资,还能实现留人激励人,实现双赢的局面。
1、管理层加薪大法:KSF全绩效模式
这是一种最能体现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模式,适用于管理者岗位和一线销售。
KSF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一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即做出分配。
这个模式分配的不是企业既有的利润,而是一种超价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结果、效果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易,企业赢得的是高绩效、管理者员工赢得的是高收入。
KSF薪酬模式
举个例子:
一个企业的生产经理,工资怎么发?按照传统的薪酬模式,可能是固定工资,或者是固定工资+绩效工资。
每个月收入不会有太大变动,自然他也没什么积极性做更多的事情,他只要保证不出什么问题就行了。
如果他能力提升了,想要更多工资怎么办?等啊,等到每年一次的加薪——几百元。
如果等不了怎么办?辞职。
生产经理薪酬模式
如果采用KSF薪酬模式,他会有6-8个加工资的渠道,在原有平衡点上:
毛利润每增加10000元,奖励31元,每减少10000元,少发25元;
总产值每多3000元,奖励5.3元,每少3000,少发4元;
报废率,每降0.05%,奖励2.5,每上升0.05%,少发2元;
及时交货率,每上升0.05%,奖励2元,每少0.05%,少发2元;
员工流失率,没流失,奖励50元,每流失1人,少发250;
...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对企业来说,员工拿的越多,意味着他做出了更好的结果,员工收入越高,企业效益越好!
2、操作层加薪大法:PPV(产值量化薪酬模式)
目前PPV量化产值薪酬模式是很多企业都在使用的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定编定岗来招人和付薪的模式,完全以工作量来招人和支付工资,推动员工从被动工作到主动工作,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人效,快速帮助企业减人增效加薪。
(让员工多劳多得、一专多能才能持续让员工增加收入)
P1:建立员工档案,30元;
P2:签订劳动合同,50元;
P3:核算工资,500元;
P4:考勤管理,100元;
P5:员工培训,100元;...
P....
PPV薪酬模式,打破固有的薪酬模式,让员工工资,按照工作量来定,员工做的越多,拿的越多,就算是基层员工,也可以拿到高收入,且不增加企业成本。
文员
PPV模式的好处在于:
1、公司能按实际工作量配置人员,减少人效浪费。
2、员工可以在不影响本职情况下,身兼多职,一专多长,为自己加薪。
3、所有工作,必须有结果,才有产值,这样就要求员工必须对结果负责。
3、合伙人分配法(全员经营法)
如果说,有一种模式,能最大程度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做大蛋糕,还不需要企业增加一分钱成本,那一定是合伙人模式。这里说的合伙人,和传统的模式不一样,它不仅要员工出钱,而且还要员工出力。
员工购买的,不是企业的股权,而是增量利润分红权,合伙人分享的是增加的利润。
比如说,去年利润1000万,今年利润1300万,那么员工分配的的就是增量的300万,分配的依据是员工投钱的份额和员工的贡献系数。
也就是说,员工能拿到的钱,取决于:
1、利润增加了多少,而不是利润有多少。
2、员工的贡献系数有多少。
3、员工投钱的份额有多少。
企业不花一分钱,可以得到员工的出钱出力,做大蛋糕,还不分走股东的既得利益。
员工出钱了,才会把心投进去,出力了才会创造企业想要的结果。
对员工来说:
企业的合伙人就是一份理财产品,比起放进银行有着更高的回报率,自己越努力,就获得越多。双赢。
最关键的是:
第一、员工中途离职,视为默认放弃合伙分红。(某种程度给员工戴上金手铐)
第二、保证员工资金安全。员工才有安全感,放心加入合伙人。
企业越成功,员工的回报也越大,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为了自己的利益,员工一定会努力工作。
否则,不管你付多高的薪水都很难留住杰出的员工,总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码来挖人,所以必须给经理人戴上“金手铐”。当然不是强制他们戴,而是他们自觉自愿地戴,争先恐后地戴。让员工看到希望,不是给他画大饼。
员工离职,往往是不得已的结果,得不到想要的,只能无奈走掉。
员工钱给够,做得开心,在公司还有一份事业,我相信很少人员工还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创业,或者跳槽。
老板只要把合伙人,KSF,PPV,三大模式做好了,机制做好了,企业可以自动运转,老板也可以得以解放。
运营作者|邝老师ZHHCZX0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