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来一赞
读书:《战国策》秦策⒃——谓秦王

读书:《战国策》秦策⒃——谓秦王

作者: 白泥 | 来源:发表于2024-06-26 08:30 被阅读0次

文系原创首发

谓秦王

故事概要:这个故事背景是秦当时攻占了韩国的重镇宜阳,非常开心激动,以至于楚国出兵援韩时,秦、楚之间发生摩擦(此前《东周策②》时提到过)。有人就来游说秦武王,让他应当胜而不骄,和楚国搞好关系,别让其他国家钻空子了。——原来秦这边也有人游说啊,怪不得当时楚得了秦、韩两边好处。

此人对秦武王一针见血的指出,现在的秦轻视齐、楚小看韩国是不可取代。因为攻占了宜阳就不顾楚国的友谊,拉拢魏、赵也对失去齐的友谊不放在心上,就犯了盛气凌人,骄傲放肆的毛病,这不是王者,也不是霸主该有的格局。

他举了历史上一些有好开端却没有好结局的例子,以此来让秦武王明白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而要有大局观。

比如他列举了:智伯瑶灭掉范氏、中行氏,可最终失败,被韩魏赵嘲笑;吴王迫使越王退守会稽山,终被勾践制服;梁惠王攻打楚国,战胜齐国,但后来也不得善终。

他希望秦王能一鼓作气善始善终,不要步吴王和智伯瑶的后尘。然后他说:《诗经》里有一句话“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百里的路程,走九十里只能算一半,因为这最后一程是最困难的。现在秦王取得一些胜利,就开始有骄傲的迹象,但这还只是开端,目前局势各国实力还有所牵制,秦国不能小看他国,处理不好关系,有可能就会落得不好的下场。


智者永远都是并非有勇无谋,只有蛮干是不行的,讲究策略,讲究章法,将自己利益最大化,善始善终走完那百里路程才是最终目的。

#大格局观、全局观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如果自己的目标还未实现之前,切不可因小失大,得小利而忘大利,最终可能功亏一篑。

很多厉害的人物开局得胜后就忘乎所以,结果轻敌了,自己死得很惨。这些都是要忌讳的。

在战国时期,总有这么一群有着智慧的敢于谏言的人,运用咱东方人特有的哲学,看透规律,给出很好的建议,真的很佩服!

秦,乃至其他贤明的国君正是得益于善于听取智者的建议,才避免了重大错误,让国家变得更强大,更昌盛!

这就好比下棋,要有大局观、全局观,不能意气用事,才能步步为营。



读史以明智,向古人学习智慧。

欢迎简友们探讨交流~~O(∩_∩)O~~

相关文章

  • 欢城易效能90天践行中期检视

    “‘行百里路,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 这便是我走过6周的最大感受...

  • 行百里者半九十

    题目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原文的意思是:一百里...

  • 行百里半九十

    题目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原文的意思是:一百里...

  •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自西汉· 刘向《 战国策·秦策五· 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 末路之难也。”...

  • 战国策29-秦策五(谓秦王)

    秦王日骄,外交失策。 或谓秦王曰:不可有骄奢之心。以终为始。 今秦联魏抗楚,轻齐,而楚联韩抗秦,此为失策也。 系统...

  • 从战国策看项目管理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 20年前的高考模拟,我遇到了以上的作文题目。当年我离题了。不只是我,...

  •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意即一百里的路,走了九十步才算成功一半。那么,对于刚开始的路,即...

  •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原出于《战国策·燕策》。讲述了在秦将王翦大破赵国,挥师燕国形势下。燕太子丹委托刺客荆轲行刺秦王,...

  • 成语典故|羽毛未丰

    成语释义: 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充足。丰:丰满。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

  • 《成语典故》

    1.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战国策》秦策⒃——谓秦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qr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