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五天的培训终于落下了帷幕,这个过程的心理可以用五味杂陈来形容。或许出发前的期待太多,每个时间段的内容无法真正触及心灵时,就会有淡淡的失落,乃至暗地里的抱怨。
当静下心来问自己时:我到底希望得到哪些内容?哪个细分领域的拓展?还是仅仅因为没有遇到业内高大上的名牌标签导师?问过之后,我突然发现要调整的是自己的期待,一定要让自己心存正念,活在每时每刻的课堂中,感受每个导师的课程逻辑,以及这堂课真正能给予我的或许就是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理念,这也够了。在今天,获得知识不再是爬山的纵向攀爬,而是呈网状出现的知识点,这个点就像枢纽,让我们可以四处爬行,最终获得丰富而又串联的知识体。
陈伟群老师焦虑的“躯体化障碍”解读细化了我对焦虑的日常解读;刘雪忠老师的“37度德育”,让我看到老师的举手投足呈现给孩子的是温度,这份温度的把握需要耐心、细心和用心的长久历练和调整;李茂春老师的自强不息,闷声成长自己后带领团队的人格魅力值得我敬佩;宋兴川老师告诉我们日常的普通画圆对我们内在心理有天然的治愈作用也是耳目一新;杨雪龙老师的一致性沟通,清楚的呈现了非暴力沟通的基本模型;林红丽老师的叙事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细化运用,让我们明白爱自己并不是那么的遥远;朱永春老师的课把培训带向了一个高潮,在这么喧嚣的时代背景下,基层老师还可以这么成长自己,成为自己,把人人都不想要的差班带向别人都羡慕的抢手班,实现真正的“人格培养”的终身教育。他告诉我们,一个专业老师不单是专业知识的堆砌,还要对各科知识都要有多方面的解读,更重要的是怎样唤醒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自己未来的坚信…在他这里没有差生,只有没被挖掘潜能的“新生”;邱伟文院长的健康知识普及,让我们明白爱自己的前提是先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让我们明白基本医学知识也是需要常听常新。
心态变了,行为也相应变了,所以本次培训感觉还是收获满满。丽水学院不但环境养人,培训班主任的人文关怀也到位。感激这次培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