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逆水行舟读书会
读书|从《人民的名义》看如何监督权力

读书|从《人民的名义》看如何监督权力

作者: 逆水行舟eli | 来源:发表于2017-04-25 22:18 被阅读673次

我最近很忙,但还是追剧《人民的名义》,还同时看了周梅森原著。发现有很多话想说,就写下这篇文章。

先做一个总体的评价吧,我觉得这本小说总体很好,包括电视剧也是,尺度空前的大,涉及的社会问题的面也空前的广,说明了国家反腐的巨大决心,还是挺让人感到欣慰的。

《人民的名义》里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同时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还是很成功的。

首先聊聊第一男主角——几乎完人的侯亮平吧。要智慧有智慧,要情商有情商,要品行有品行,要长相有长相,信仰坚定、廉洁能干、人脉深广。在我看来,现实中,这样完美的人物还是非常少的,至少不多。

这个反贪局长来到汉东省开展反腐斗争,不仅有中央支持,也得到当地各路有权的正义人士的支持,比如省委书记沙瑞金、纪委书记田国富、检察长季昌明、离休老干部陈岩石、公安局局长赵东来等,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但是就算如此,这场反腐大戏还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运气,若不是巧遇对手内部出现问题,在高玉良的害怕妥协下侥幸获胜,侯亮平就几乎把自己办进去成为第二个莫须有罪名冤死的“岳飞”了。

在侯亮平的身上,我也隐隐感觉出一股精英思维。这样岳飞式的英雄反腐是可遇不可求啊,治标不治本,还容易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不现实,也难以为继。

我甚至在英雄反腐的故事情节中,还看到了正面人物的权力的任性。

比如说省委书记沙瑞金在没有任何的手续和经过任何的民主讨论的情况下,就拍板把大风厂的封条给撕了,虽然说大快人心,但是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权力的任性吗?

几场开会戏也是。沙瑞金开的几次省委会,貌似大家都谈了谈,表达了观点、讨论了问题,但是一把手的导向非常明显,基本上一把手的决定就能成为集体的决定。

最甚的是李达康,完全是独断专行,搞一言堂了。他在没有公安机关立案的情况下,就拍板让市委通过了对法院副院长陈清泉的双规决定。

这也就是因为是李达康,才没有出廉政问题。这是个怪人啊,当过最大靠山副国级领导赵立春的秘书、身边人是贪官丁义珍、对他极度不满的老婆欧阳菁,还有一个在林城主政时跑掉的贪官,偏偏他是这样廉洁能干的官员,很不正常啊。

李达康有很高的成就欲,眼里只有工作,我不讨论他的这种成就欲是不是来自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信仰,我只想说这种工作狂的状态、对人苛刻的性格,让他没有了家庭和朋友,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

我觉得这不完全是他一个人的原因,而是因为他要想保住自己的底线,又想干事,就要和这个普遍讲人情的社会环境抗争。就像出了海瑞这样严苛的清官的时代,实际上正是贪腐最严重的时代。

同样是不受监督的权力,一旦掌握在一个没有李达康那么苛刻,比李达康讲一点人情的人手中,就变成了什么呢?比如祁同伟、高玉良。

刚开始看,可能会觉得祁同伟哪里聪明了,还挺傻的呀,连拍马屁都拍不好。后来发觉,这个曾经从农村贫困家庭出来的“优秀干部”见识过权力的力量,公权的私用,已经完全跪在了权力的膝下,放弃了人格,变得贪婪而无所顾忌了。

高玉良和祁同伟这师徒又是连襟的两个人,和他们的前老婆之间的婚姻关系也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啊。

一个吴老师、一个梁老师,都在做鸵鸟。她们为什么愿做鸵鸟,究其根源,也是因为她们是权力的附庸者,是享受任性的权力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她们离不开掌握权力的人。

所以说,没有监督的权力就是一把锋利的剑,你要完全仰仗使用它的人,这是非常危险的。

这个危险是:一是对一把手的要求非常高,二是只会鼓励官员只唯上、不唯下。别说什么群众的上访也会得到政府的重视,在古代,老百姓闹事,皇帝为了统治的稳定,也会大力惩办官员的,但是能有效遏制腐败吗?

如果再让没有监督的权力碰上人情社会的土壤,就像干柴遇到了烈火。

高玉良给侯亮平讲岳飞和莫须有的故事,说岳飞情商太低,所以最后冤死在风波亭。侯亮平不同意,我也不同意。不要侮辱“情商”这个词好吗?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给我们留下了人情社会这个东西,这里我就想到清宫戏还是少放点吧,还在培养人情社会啊。

就连像郑西坡这样痛恨贪腐的人,也会不自觉地犯错误。郑西坡带领的大风厂在惊动了省委书记沙瑞金解决厂房问题后,竟然也请求省委书记利用手中的权力替他们拉生意。

什么是人情社会?就是熟人社会,讲关系、讲亲疏、讲面子,就是不讲规则。当人情社会的土壤种上没有监督的权力,就极容易长出盘根错节的腐败来。

其实就算在人情社会里,大多数人也都是痛恨贪腐的,但又无力抗争,最终妥协了,办事送礼、请客吃饭、权力交易。妥协的人美其名曰是情商高,实质上是在不知不觉中助长了这种不正的社会风气。

让人害怕的是,这种社会风气已经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里,甚至是纯洁的校园。

就连正直的前反贪局局长陈海的儿子小皮球也有了这种“高情商”。

小孩跟侯亮平说,班级里同学都在做生意,学习委员监督背课文,同学只要给他五块钱,他就让人家通过,一学期下来,赚了很多零花钱。可怕啊。

所以我在想,如果能形成一个规则社会,把人情社会改造成讲规则的社会,让守规则的人做事便利,让不守规则的人做事不便。这才能鼓励更多人守住底线。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让李达康这样有底线的人再成为孤家寡人啊,这是灭人性的。

真正美好的社会不是搞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还是要让合理的欲望得到合理的满足,让廉洁的、有能力的官员,同时也成为家庭幸福的人。

故事的结局,正义战胜了邪恶,但是反腐败这个难题还没有结局,还有很多的迷茫和担忧。故事结尾也尝试提出解决方法,沙瑞金说要试点同级监督,调来易学习来监督李达康,李达康提出了质疑,易学习监督我,那谁来监督您沙书记啊?

我其实看明白沙瑞金的意图,他强力反腐,忽视权力的监督,只是因为反腐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治标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果要治本的话,还是要设计出一套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还是要从娃娃抓起,改良社会风气,培树全民的规则意识。

-END-

By逆水行舟读书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从《人民的名义》看如何监督权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sb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