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是一个来了不忍走,见了不忍留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题记!
城摞城,每一层就是一种文化,每一处都是一个时代。在这里,我愿亲吻每一寸土地;在这里,我愿聆听每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在这里,我只想化身为唐伯虎一样的浪子,梦想成为柳七郎一样的羁旅之客,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忍把浮名换了依红偎翠。在这里,我只愿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这里我只想听——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这里,就是七朝古都开封!
走进开封的第一站理所当然是河南大学,这所拥有深厚底蕴的百年名校,这儿也是我梦想开启的地方。在这儿有我敬佩和喜欢的一个人,因为他,我曾信誓旦旦的想要报考这个学府。只是能力不足,运气不佳,不能真正成为它的一分子。此次游览,犹如故地重游,倍感亲切。
开封游记之不一样的风景走在河大的林荫小道上我是那样的羡慕嫉妒,恨我自己当初怎么就那么不争气呢。羡慕嫉妒在这里就学的河大学子,他们是那样的幸福。在他们毕业以后,他们可以这样回忆他们的青春:
有段城墙让你记忆,有颗老树让你迷离。那儿水光潋滟,那儿有青春记忆。那里曾青春遗梦,那儿也曾彬彬有礼。那儿也曾杨柳依依,铁塔矗立。那儿古韵犹存,建筑屹立。
开封游记之不一样的风景于你,我只是个过客,来去匆匆,留下些许的惊叹与不舍。一切流连随着脚步的迈动而变得云散烟消。只有那一缕缕残存的记忆时刻告诉我风景依旧,春光尚好。我好想在这儿放歌,我好想在这儿大声呼唤,我好想再为自己改变一次人生,重新走进校园,成为河大的一分子。但我不能放歌,我还没有那样的勇气值得我做出抉择。
开封游记之不一样的风景有人说大宋王朝从未一统,不过半壁江山。至于南宋王朝更是残山剩水,苟延残喘于江南一隅。宗泽留恨,满江红怨,风波庭前,莫须有有,靖康耻难消。
然而多少仁人志士文人墨客朝思暮忆,准备梦回宋朝。为什么?因为那里是孕育文人雅士的沃土,那里是培植艺术巨匠的乐巢。那里没有十丐九儒的屈辱,那里寻觅不到文字狱后的杀戮。
北宋王朝经济繁荣,文化鼎盛。政治环境相对于明清,可谓宽松。人民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各种娱乐设施琳琅满目,各种文化形式异彩纷呈。北宋,是你孕育了文学巨匠苏柳欧阳王曾;北宋,是你铸就了中国航海业的辉煌;又是是发明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是你,把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传到了西方,让海上的舵手认清了方向。
我觉得北宋人时刻都是幸福的,娱乐不只是烟花柳巷,还有瓦子里的歌声,汴河两岸的叫卖;无论你是文人雅士,还是凡夫俗子,都有属于你的词曲。一会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会儿莺歌燕舞,杨柳岸,晓风残月。北宋各色人才辈出,书法家苏黄米蔡,还有宋徽宗的瘦金体独领风骚;画家更有苏轼,赵佶,张择段名闻于世;科学家沈括,发明家毕昇,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都出自北宋。
开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辽,北宋和金相继在此定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城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开封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
开封也是著名的戏曲之乡,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发源于此。开封市内五湖四河环绕分布,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开封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书法名城,拥有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8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每年春天举办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秋天举办的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开封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如果说选取一组古迹作为开封的名片的话,也许很多人会说清明上河园,因为它在历史中最富盛名。其次受影视剧的影响,好多人会异口同声的说包公祠或者天波杨府。而很少有人知道,开封人自己认为的开封名片是开封铁塔。开封铁塔的地位就相当于东方明珠之于上海,二七纪念塔之于郑州。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1961年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也是开封保存最好且最为古老的建筑之一,是开封人的骄傲。
开封古城的特点是城摞城,这也不难理解,开封紧邻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而咱们这位妈妈不知从何时起变得脾气古怪起来,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决口好几十次,开封呢又地势不高,结果每次都难以幸免于难。然而开封又是一座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城市,每次水患之后对于它来说都是凤凰涅槃般痛苦,但是它具有化茧成蝶的勇气,柳暗花明的智慧。
有人说,开封的历史景点虽多,但都脱不了人造景观的嫌疑。清明上河园完全是清明上河图的复制,天波杨府始于历史演绎,包公祠里的狗头铡,龙头铡,虎头铡也是子虚乌有。但是我想说的是,就像当初赵构因为无子而选择宗族子弟做接班人一样,亲生不亲生也不在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得是皇族血脉。如果把清明上河园搬到杭州去难道你不会觉得尴尬么?
旅游的乐趣在于不跟风,别人去哪儿你去哪儿。我的旅游价值观就是:有自己的脚步,去丈量那些不为人所熟知的风景。我喜欢与众不同,我喜欢标新立异,我喜欢在一次次的偶然中出现的种种意外带来的惊喜。我喜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我喜欢一个人的漫无目的的漂流。对于一个地儿的景点,我喜欢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最著名的那些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去处我偏不去,对于那些地方,我宁愿相信看景不如听景来得舒服。你们来到开封不都是本着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天波杨府,铁塔公园,大相国寺,万岁山等等去的么,我就不先进去与你们一起凑热闹,去充当那人山人海的一份人。张袂成荫、挥汗成雨在哪个节假日都不是传说。
个人觉得,来到一座千年古城,尤其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古迹遗风,不来点儿小雨就觉得缺点儿什么,尽管我在其他时候不怎么喜欢雨,在这古都却别有一番风韵。开封是一座水城,曾经有过东方威尼斯的美誉。行走在用石砌成的道路上,古树氤氲,凉风袅袅,夏雨袅袅。此时此刻,水的柔媚,城的娇羞。泥泞也变得温柔。前方风景尚好,再苦再累也不愿过多停留。那石阶上的青苔点点,那河面上的阵阵涟漪似乎都在用温婉呢喃之语为我们诉说着这座城市千年岁月发生的人文逸事。
行走在大宋御河两岸,会情不自禁的被它河上的桥的样式惊呆,我融于其中,仿佛也成了河上的一道风景。中学有一首词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虽不是赞美汴河之桥的,但是二者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是真真的被这一座座桥梁吸引,就像狗熊掰玉米棒子,看到一处,正要驻足,前面又一座与众不同的摆在你面前,让你既依依不舍,又不得不奋勇上前。古风古韵的桥不单单是一座只供实用的交通工具,聪明的中国人还赋予它文化的内涵。每一座桥梁的涵洞两侧,都有技艺精湛的仿石雕刻,每一块都是一个宋朝故事,如果你耐心读完的的,可不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精彩异常的宋史么!我喜欢这样的艺术风格,我喜欢这样的不太为人所知的风景。涵洞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可以提供行色匆忙的人们避雨,在避雨的时候还可以浏览宋朝逸闻遗事岂不美哉!
我愿意为寻觅心中的美使尽最后一份力气。直到再也走不动的那一刻才不得不违心停留。开封的小吃更是一绝,灌汤包,煎饼果子,叫花鸡,小笼包,各种点心应有尽有。我曾如果一次苏州,那儿的点心各色各样,我以为那就是苏州特色,来到开封才发现,原来这里才是正宗呢!
我觉得做开封人是特幸福的一件事。开封与郑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文风格。郑州的节奏超快,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行色匆匆,而开封人就不同,十分悠闲惬意。没事的时候三五成群在河岸上的茶楼里听听小曲儿,喝喝茶,打打麻将。或者三三两两的几个人在一处张家长李家短的聊着无可厚非的家庭琐事。春夏秋冬,无论是包公湖还是大宋御河里,都会有成群结队的人们在水里游泳嬉戏,这在其他城里很少见到。
我最佩服的还是那些在河里垂钓钓客,不错,不是在岸上哟,而是在离案还有一段距离的水中央。有一句诗形容他们再好不过,孤蓬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水中央只有一处巴掌大小的地儿,只能放下一个人,一把钓具,再也没有多余的地儿,看看身后,有的只有几块稍稍露出水面的青石,证明他们的确是凡夫俗子,不是武林中身怀绝技的水上漂高手。
开封还有一颗璀璨明珠时常被人们忽视和遗忘,那就是刘青霞故居。听说过么?没有吧,其实我也没听说过,如果说她的娘家,估计还有些许安阳人知道,马家大院的主人。刘青霞娘家马家和夫家刘家都是河南有名的富商,刘青霞女士热心教育和公益事业,同时又是一位投身辛亥革命的革命义士,对于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刘家大院,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虽然不及乔家大院那般有名,但是也不失为中原民国建筑的一种典型代表,与安阳的马家大院遥相呼应,是中原近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家大院和刘少奇纪念馆只隔着一条路,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起游览。
中国有一种绘画艺术手法叫做留白,我很喜欢,用到旅游上也再好不过,以前总是说遗憾才是一种完美。此次游览开封没有遗憾,只是还想故地重游而已。梁园虽好,亦是久恋之地。
有太多的看不完,有那些个太想见,行也匆匆,去也匆匆,留给身后的只能是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