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陷落后,陈玉成有一条路可走,东山再起的机会很大。可惜,陈玉成选择了皖北,他困守孤城,栽在了苗沛霖手里,令人唏嘘不已。
1861年9月,明知安庆守不住,陈玉成还拉着杨辅清进行最后一轮冲锋,朝着湘军坚固营垒杀来。
太平军手持稻草,填平堑壕,铺上木板,冒着枪林弹雨冲杀。血肉之躯,毕竟敌不过子弹,除了增加伤亡,陈玉成这次行动,没有实际意义。
安庆陷落,16000余将士被杀,包括守将叶芸来、吴定彩。此时,曾国藩下令“大索三天”,湘军不受约束,城内一片哀嚎,满目疮痍。
大本营没有了,陈玉成主力精兵的损失殆尽,该何去何从呢?率兵撤退,守卫天京,洪秀全也不会原谅他,群臣也指责他丢城失地。
东征江浙,夺取富庶之地,也不现实。李秀成把江浙视为自己的范围,不许他人染指,岂能给陈玉成来。为了江浙,李秀成可以坐视安庆陷落,更别说让陈玉成来分蛋糕。
一番思索后,陈玉成决定去庐州,镇守皖北,这是大错误。
庐州是一座孤城,没有援兵。安庆之战,陈玉成得罪了各路诸侯,没人愿意去庐州帮助他,岂能守得住呢?
再则,湘军东征南京,必须扫清后路,消灭安徽境内的太平军。陈玉成在庐州,湘军就是坐卧不安,如芒刺在背,欲除之而后快。
事实的确如此,陈玉成刚到庐州,多隆阿立刻带兵前来,围困城池。
可以说,镇守庐州,陈玉成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还要面对湘军的强攻,东山再起的概率太小。
那么,陈玉成正确选择是哪里呢?答案是陕西、甘肃,也就是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清军实力薄弱,且地势险要,容易进行防守。后来,陈得才军团进展顺利,就足以证明这条路可以走。
再则,关中不是湘军能“触及”到的地方。湘军不是清朝直属兵马,朝廷对曾国藩多有防备,不会轻易让他们插手陕甘军政。
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地方进军,尽量避免大规模会战,并招兵买马,这才是陈玉成的出路。
拿下关中,重兵坚守潼关,清军也进不来。因为,两淮捻军纵横驰骋,僧格林沁军团疲于奔命,清朝也抽调不出人手来关中,这就给陈玉成休养生息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陈玉成来到关中时,石达开军团已经进入四川。如此,陈玉成可以派兵南下增援,与石达开夹击四川清军,并将其纳入版图,将陕西、甘肃、四川连成一片。
石达开、陈玉成在川陕甘,虎踞西北、上游;李秀成军团在江浙,占据东南财税重地;捻军在两淮,纵横清朝心腹。如此,清朝四面受敌,想消灭太平军,难度可想而知。
湘军是一支劲旅,以两湖为基地。但是,四川在陈玉成、石达开手里,湘军后方随时可以能被袭击,又岂能放心东征呢?
可以说,陈玉成前往关中,是正确选择,太平天国与清朝的交锋,鹿死谁手未可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