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么描述人类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是一句俗语,意思是说人为追逐财富连生命都可以不要,代表它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金钱之所以是财富,是因为它可以换取任何实物财富,是实物财富的代表。
实物之所以是财富的首要条件在于它的有用性。
财富首先必须是可以用来满足某种生命和生活需要的有用实物。
因此财富具有使用价值。这是财富的自然属性。
但是财富的概念要求它有广泛的有用性,即它可以用来满足个人的任何使用价值的需要。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就必须通过交换来完成。
个人将某种相对多余的使用价值换成他更加需要的其它使用价值。
正常情况下,个人取得财富的途径是以其占有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交换而来的。
比如说我用狩猎回来的肉换取你制作的面包;
他用制作的弓箭换取我狩猎回来的肉;
因为制作弓箭他更擅长,而我更擅长狩猎。
彼此各取所需,彼此也不必各自制作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通过交换就可以获得,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有效率的生活方法。
但是如果我占有的东西不是他所需要的物品,那么这样的交换就无法完成。
所以因此他累积财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
同理,他花费财富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其他成员实现财富的过程。
而这就是分工带来的好处,彼此还可以通过分工带来生活的便利与财富的积累,而人们只需要专注做一种自己擅长的劳动就可以了。
在西班牙人初次发现古巴和圣多明各的贫苦居民时,西班牙人竟然发现这些贫苦人民他们的衣服上和头发上,常常会用小块黄金来作装饰使用,西班牙人希望能够换取古巴人的黄金,而古巴人希望换取西班牙人的食物。
但古巴人对待黄金的态度并不像西班牙人那么热爱,他们就像我们对比普通略为美丽的石头一样:可以拾取,但当任何人想要时也不值得拒绝。
所以只要新客人一提出请求,古巴人民就马上会给,似乎也并不认为给客人赠送了什么贵重的礼物一样。
但令这些贫苦的古巴人民惊讶的是,看到西班牙人为了获取黄金的狂热程度:想不到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国家,那里有许多人拥有那么多自己总是感到匮乏的食物,可是只要给予少量闪闪发光的玩意,那些人便愿意给予他们全家许多年的食物。
因为对于古巴人来说,食物是稀缺的又是不可或缺的,但黄金不是。
而对于西班牙人来说,食物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生活必需品而已,人类应该有更多的追求,比如其他的兴趣爱好。
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说,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等级并且由低至高来构成。
也就是说西班牙人是因为解决了生存的需要之后其他的需求才向上而生的,而古巴人却还挣扎在温饱的问题上,因此他们自然会认为食物才是最大最安全的也是最迫切的生活保障。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食物不仅是构成了世界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许多其他的各种财富价值大部分也是由于食物的基础丰富之后,因其他的需求爱好才构造而成的各种财富。
这是一种被催生的需求,当食物大大超过了自己所能消费的数量时,人们就开始有了其他兴趣爱好的需求,并因为这样的需求带动了其他财富的增长。
例如,当古巴人民发现黄金能够用来换取食物时,他们就会去开采黄金,而不仅仅是拾取,并期望用黄金去换取更多的食物。
但当古巴人换取的食物足够丰富时,他们也会开始有了食物以外的爱好,比如说贵金属,宝石或者是所有其他衣服,住宅,家具,装饰和成套的便利品的需求。
然后他们也会开始类似西班牙人的富裕程度,而这就是因为食物带来的财富构成原理。
这是因为有了交换价值才具备的财富,古巴人民刚好需要食物,而西班牙人刚好需要黄金;
而如果古巴人民与西班牙人民一样食物都不存在匮乏的程度,那么古巴人民是不会用黄金来换取食物的;
又如果西班牙人民与古巴人民一样都拥有随处可以拾取的黄金,那么西班牙人也不会用食物来交换黄金的;
所以这一切只不过是:我刚好需要,你刚好你有。
交易达成,财富并因此而构成,但如果没有满足温饱,人们是不会有其他的迫切需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