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古埃及—一场激烈的智力竞争》,看题目似乎是本学术研究的书,实则不然,更多的是埃及学的开山鼻祖—商博良研究古埃及文的过程、他的家庭、生平以及遇到的人和事,从中得以一窥古埃及文字的破解研究,文笔通俗、故事性强,算是本可以津津有味读下去的“大众化读物”了。
商博良全名让-弗朗索瓦-商博良,这个名字乍一眼看去很是眼熟,一问百度最先跳出来的是《九州飘零书�商博良》……好吧,如此东方化的名字。让-弗朗索瓦-商博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埃及学家,第一位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结构并破解罗塞塔石碑的学者,埃及学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埃及学之父”。
全书共分为10个章节,第一章“埃及之地”与商博良没多大的关系,是一段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历史,拿破仑的一场败绩,法国军队的一场噩梦,却是法国古埃及热的发端,更是古埃及文终有机会被破解的源起。
这场战争不过是拿破仑的突发奇想,缘起草草,结局草草,不过他做的一个决定,却让神秘的古埃及更多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法国国家研究院院士之一,他的此次远征,共有150余名研究院学者加入,占到了整个国家研究院学者的9成。此番的远征法军优势并不明显,如果法军被英军拦截并摧毁,法国学术界与艺术界的精英将尽数葬身大海。而法国当局的对策就是让这批学者分散乘船,同一领域的学者安排在不同船只上,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么……
法军的征程并不顺利,准备仓促,水土不服,战况推进缓慢,后来船只大部分被英军摧毁,拿破仑带亲信回法国夺权,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这次远征蒙上了悲剧的意味。然而,也同样因为这次远征,法国学者发现了真正的埃及瑰宝。
51岁的德农从事素描、绘画,他将埃及的所见所写用笔描画下来,埃及之旅,起初乏味危险,而当他随部队来到上埃及,见到宏伟的神庙和坟墓,无论是他还是士兵,都惊叹不已,他疯狂的画,“于膝上,或站着,或在马背上完成”,也会有好心的士兵帮忙撑着画板,遮蔽阳光。后来,工程队的学者也加入进来,他们的记录更科学、更精确。有个有趣的小细节,由于疯狂的描摹绘画,他们用光了来的铅笔,不得不自行融化铅弹,将铅液倒入中空的芦苇杆,自制铅笔。
看到这里,不免有些感慨,前往埃及的学者团包括天文学家、土木工程学家、素描家、语言学家、画家、诗人,甚至包括数学家傅立叶这样的名家。其中也有像德农这样不惑之年的“老学者”,他们的条件艰苦,后来还损失了很多工具书和科学仪器,然而即便是这样,也不能阻碍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留下古埃及的珍贵记录。后来,埃及又经历了很多的战乱,很多遗迹、文物被损毁,幸亏还有这些记录,让后人得以见到他们的样子。(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