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片月

作者: 爱君如梦1987 | 来源:发表于2018-09-14 09:34 被阅读3次

               

    长安一片月

          不久前,好友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条文化访谈类节目《朗读者》的链接,百无聊赖地我无意识地点进去一看,谁知那一期的嘉宾竟是陕籍作家贾平凹先生,他那一口地道而淳朴的乡音瞬间吸引了我。

          在和主持人董卿的交流互动中,他分享了自己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以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言语间充斥着这位当代著名作家的机智、幽默与厚道。今年四月份贾平凹先生刚刚出版发行了他的第十六部长篇小说《山本》,现场应主持人邀请,他与朋友们一起共同朗读了他的部分作品,一篇篇文章听下来,不知不觉间我被他的文字折服了,被他文章中透出的耐人寻味的哲理与独到的见解深深地震撼了,不禁感慨万千——能写出这种文章的人,我十辈子都撵不上了。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油然而生,这就好比到了杭州却没能去灵隐寺那般捶胸顿足!更惭愧的是他就是我们本省的作家,而我拜读过的作品却少之又少,实在有些羞愧难当。

          意犹未尽,看完节目后,我找来了他的相关作品贪婪地读着,于阅读中对他的敬佩又平添了几分。话说了解一个作家当然要先了解他的生平和生活状态,这也就是所谓的生存环境决定创作水平。百度之后才知道他和我的父辈都是同时代生人,初中没读完就因为父亲被诬陷为反革命分子从而影响到自己被迫辍学回家务农,这段经历被他写入散文《纺车声声》里,在这期间他并没有放弃学习,一直在默默刻苦自学着,然而越努力越幸运,终于在19岁那年他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兴趣使然,在校期间他就开始了创作生涯,作品不断被发表,这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以后要走上从事文学创作之路的决心。

          短篇小说《满月儿》的获奖使他名声大噪,此后的四十余年中,先生笔耕不辍,一部部优秀的作品相继诞生,诸如《浮躁》、《古炉》、《秦腔》、《老生》、《带灯》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文、诗歌以及随笔等,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部作品都是他手写完成的,从打草稿到修改到定稿至少要写三遍,也就是说一部40万字的长篇,等到正式出版发行,事实上120万字已经在他的笔下奔腾而过了!这在我们今天电子化写作的大环境里是无法想象的,他也自嘲自己到现在还是个“手工劳动者”!时间充裕的条件下,每天能写一万字,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最不济也是7千字,不得不惊叹于他的勤奋与创作力!美洲《华侨报》称誉他为大陆文坛的“独行侠”,老作家汪曾祺称他是“鬼才作家”,台湾作家三毛称他是“大师”。

          如果说小说是作家倾尽心力打造出来的华丽宫宇,读起来多少会有些云山雾罩,那么散文就是作家直接把你请进了家里的客厅甚至书房,和你毫无保留、推心置腹地交流。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通常更愿意选择读散文。从早期的《一棵小桃树》、《丑石》、《月迹》到叙事手法愈加炉火纯青后的《静》、《五味巷》、《静虚村记》、《秦腔》、《动物安祥》以及《对月》等,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和作者对话的过程,读了他的文便更想要读一读他的人了。索性找来他的传记,花了两天时间废寝忘食地通读。天下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每个人的成就都是他拼尽所能交换来的。原来他也有被退稿的时候;十几万字的手稿因为不满意说不要就不要了,从头再来;因为疾病折磨被迫度过了几年变相牢狱的住院生涯;辛苦半生经营的幸福生活一夕坍塌;亲人的相继离去;创作过程中的磕磕绊绊;单位里的是是非非等等,没有人的生活是一片坦途,著名作家也不例外。

        诚如职工想要升职加薪是要凭业绩说话的,作家也要有扛鼎之作。2008年他凭借长篇小说《秦腔》斩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同年以全票当选陕西省作协主席,可谓实至名归。从陕南一个山沟沟里走出来的青年,通过一路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最终成长为名扬海内外的大师级作家,作品被译为数十种语言在不同国家发行,获奖无数,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吧!他的个人奋斗史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成长史,恢弘、大气、敦厚!

          四十年光阴稍纵即逝,先生如椽巨笔1500余万字写满了秦岭的苍苍莽莽、山高水长,道尽了三秦大地的儿女情长、民风民俗。驻足于城墙之上,望着钟楼上空的一轮明月,耳边车水马龙风驰电掣般呼啸而过。也罢,在这个川流不息、甚嚣尘上的快餐时代,有先生的书读就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安一片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bn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