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见了一个很优秀的人,鼓足勇气和他聊了很久,交流了一些问题,沟通了孩子面临学业选择时的困惑,他分享了自己在面临较大选择时的做法:去充分倾听不同人的观点和建议,让自己格局和信息面打开,从而更有利于自己做出符合自己长期或短期务实的选择。
他说:做人要学会打破自我封闭,积极参与现实环境的真实的人际交往活动。因为社会就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经过千丝万缕的联系组成的,离开了人也就没有了整个社会网络;如果脱离了社会这个网络,单个的人自然也将会一事无成。
其实我是一个胆怯内向容易害羞的人,我不喜欢不习惯,再说真诚点,我不太会和别人交流,特别是明显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总是会拘束拘谨,总是给自己找借口:不打扰别人也是一种美德,我只注重从他们身上默默学习就够了,为什么要再去给当事人交流呢?这不是一种阿谀奉承吗?我才不屑于这样做呢……
近来,通过多方的学习和实践,我越来越觉得多和不同层次的人交流,对自己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可以帮助我们更多方位地了解世界动态,丰富我们的认知世界,改变我们的一些定势思维……
要知道:个人的见解总是片面的,而交流过后,见解会变得不一样。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教师而言,我们更不能做思想的井底之蛙,守在自己的井底只看到眼前的这个世界,而要和教育学生一样要求自己:打开自己的格局,兼收并蓄,让自己的井底注满水。只有这样,自己这个井底之蛙,才能打开井底之窗,真正跳出局限自己的圈子,融入生活的海洋中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