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儿子沉迷于网络继而成为一名业余写手。为了赶稿夜以继日,周末的骑行不再继续,其他校园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正常的课程也因为熬夜不能早起开始缺席,本末倒置,严重影响了学业。
儿子很难用固定的词语来定义他。思想活跃,脑子转的快,但是往往顾此失彼,最后不得不回到原点,重新思考方向。说他散漫,懒惰,他却不经意的表现出自律和坚持。说他叛逆的无可救药,言行举止让人伤心失望,他却会再次重燃你的期望点。
周末等他考完初会试,打算和他说说他当写手影响学习的事。还没等我婉转表达,他爸简单粗暴的微信他,让他停了写小说,分清主次,又拿他哥哥姐姐和他做了比较。好家伙,这一下子就好像捅了马蜂窝,两人语音互怼,愤愤不平,直接开战。
父子俩都在气头上,说谁不是都不对,都不服气。儿子成年了,不再是你说什么就什么的嘻哈小子,他有他的自尊心了。爸爸呢,望子成龙却恨铁不成钢,大有放手任其自谋生路的大棒子豪言,期望醍醐灌顶惊醒迷失方向的儿子。
已经是周六十一点多了,儿子生气不接电话,我就微信留言:
冲动是魔鬼。
不生气了。都冷静一下。
放下执念,等心平气和了再说。今天累了,睡觉吧。乖,啥也不想了。这阵子都没好好睡过觉。深呼吸,睡觉。
2
周日十点多我看到了007不出局覃杰的文章《有一种爱叫:孩子,我是你粉丝》。好温馨,好感动啊!覃老大温柔坚毅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这么好的妈妈。“成人靠自己”“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不做中等人”的育儿故事,深深印在我脑海里。孩子从小到大的故事像放电影一样掠过。
儿子,从牙牙学语到高一前,一直是一个聪明伶俐又乖巧的孩子,比同龄人都听话懂事的多。他一直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在同事亲戚的不断夸赞中长大。
也许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吧,儿子小时候的特别听话,过度的预支了叛逆期超常发挥。他脾气多变像五六月的天气,阴晴不定。
我把文章分别分享给他们父子俩。同时自我检讨跟儿子说,原来我这个老妈太不称职了。我过早束缚和绑架他童年的自然生长。
周日晚上,我听完樊登读书的《原生家庭》,觉得如果我们做父母的有毒,那么孩子就要学会不中毒,不受伤,要有挣脱的勇气与力量,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于是我又分享了樊登的音频给他。留言:空了听听这个,你就会拥有力量,保护好自己不受外界影响和伤害。
3
白天手机一响,我就立马看是不是儿子回复我了。我不得不承认我老了。就像战友俞燕文的文章《今晚我只想谈妈妈》里说的那样:
因为她已经老了,害怕我转身离开,害怕我不回家。
是的,我怕。我没有再发这篇文章给他,我怕儿子烦我。
网络的发达注定了新时代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途径和思维方式与我们70、80后的这一代,单靠父母言传身教,自然生长的原生态大相径庭。我困顿迷惑,是我们落伍了,还是孩子们的后期野蛮生长偏离了我们固有的预期航道……
四十多个小时过去了,我默默收拾好情绪,带着他领养回来的小狗遛弯。
在第四十五个小时的时候,手机连着响了几下。我漫不经心拿起手机看。
“妈妈在家吗?”
“客厅那个三人大合照拍下来发给我看看。”
“看看照片,告诉我自己,我爹是关心我的。因为那张照片他是笑着的。”
……
“谢谢妈妈,我会加油的!”
除了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还能说什么呢?我发这段话的截图给老公,问他有何感想。
回复:“想想儿子也可怜(哭的表情)”
是啊,在他成长过程中,我们给予他了什么?真正走心的了解他的需求吗?我们只是一味跟他要成绩,要结果。有了问题又像个消防队员一样只管去灭火。我们夫妻俩沿袭了各自原生家庭的文化和教育,而受苦的是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曾经的育儿书上说,孩子大了就要做个懒妈妈。那孩子成年了呢?更多的应该是包容接纳和缄默吧。因为成人靠自己。真诚希望儿子能幡然醒悟,砥砺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