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4年11月。
褡裢火烧算得上老北京的传统食品。
火烧、火勺、烧饼等等都是饼这种面点的一种称呼。它们的称呼显得很混乱,本篇暂且不提。
褡裢火烧是饼?人们通常印象中,饼要么是圆的,要么是扁长的,总不成像这么个方棍子。其实,褡裢火烧应当被归类为煎饺锅贴,与它最接近的,是长条形的天津锅贴。天津锅贴两头开口,褡裢火烧两端封闭。
褡裢是民间长期使用的一种布口袋。因为没有更结实的帆布、皮革解决背带问题,现代的提包、背包过去并没有。出门带东西,老百姓就用包裹背身上,而需要随时取用物品商人、小贩就用褡裢。褡裢是一种长条布袋子,有相对开口的至少两个以上的兜,甩到肩上一前一后,就像现代的挂式储物袋。
褡裢火烧还是很形象的,强调了其两端封闭性,以有别于天津锅贴。另一方面,如果你用筷子夹住中间悬起,地道的褡裢火烧皮薄馅大,应当两端下垂,有那么个褡裢的形象。若是这火烧直挺挺毫不妥协,你可能买了木棍。
与天津锅贴相比,我更欣赏褡裢火烧。封闭的火烧能闷住肉馅的香气,开口的锅贴,总免不了汤汁流到锅里,将面皮弄得有地方焦,有地方粘。
那年从天坛公园出来,到了一家不起眼的褡裢火烧店,铺面不大,桌子很挤,顾客不少,大都是本地人。褡裢火烧最传统的口味是猪肉大葱馅,配小米粥,来点拉皮之类的凉菜也是必须的。大中午的,我没本事和隔壁桌的大爷一样来瓶小二,喝多了下午就没法去美术馆了。
交钱等喊号。咱们外地人在北京要规矩点,如果乱说乱动乱提意见,大嗓门的京妞会连同东城区群众一起收拾你。天坛在东城区。
好一会儿等到火烧煎熟了,低眉顺眼地领过来。这家火烧做得地道,齐整的一排,精干利落的样子,煎的火候也是恰到好处的匀称。
乖乖地开吃。咬开后那股喷香混合着油煎的焦香,还是熟悉的味道,回想起来,竟然有三十年没再尝过了。
饮食,总是承载着情感与记忆。
后来,在家带女儿也做过褡裢火烧。仅仅是外观,就差太远了。见笑。
后记
本篇只有几张手机图,质量很差,本已经忘记拍过,这回翻旧照片才看到。这就是撰写本系列的缘由之一。换了工作,准备整理自己的笔记本,不需要的也该删了。笔记本里的照片有几百个个G,大多是这些年旅游的积攒的。MacBook的照片管理有自动统计与分类功能,这张全国地图,地点的缩略图竟然有一半是吃。我可真是个吃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