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经典古诗词闲话古诗词文艺调频
袁枚的小调皮还是蛮可爱的。——闲读《随园诗话》(33)

袁枚的小调皮还是蛮可爱的。——闲读《随园诗话》(33)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08-08 19:0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五·四六】

江阴明经,字朗夫,馆相国家。相公非朗夫倡和不吟诗,人呼为“诗媒”。雍正乙卯,以鸿博荐。朗夫谢诗云:“此身得遇裴中令,不向香山老一生。”一时传诵。朗夫有《春柳》云:“千里因依惟夜月,一生消受是东风。迎来桃叶如相识,猜得杨枝是小名。”皆佳句也。平生有谦癖,拜起纡迟;年登八十,犹熏衣饰貌,寸髭不留。余初相见,知其多礼,乃先跪叩头,逾时不起。先生愕然。余告人曰:“今日谦过朗夫矣!”

翁照,(1677年—1755年),初名玉行,字朗夫,一字霁堂,号子静,江苏江阴人。国子生。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以疾未与试。十四年(1750),再以经学荐,不遇。性醇谨,不作妄语,事上接下,必以诚以礼,公卿咸敬礼之。

嵇曾筠,(1670年—1739年),字松友,号礼斋,江南长洲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河南巡抚、兵部侍郎、河南副总河、河道总督,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出为浙江总督,乾隆三年(1738年)为内阁学士,十二月(1739年初)卒于家,终年六十九岁,追赠少保,谥号文敏,入祀贤良祠。

裴休,(791年—864年),字公美。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人,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唐穆宗时登进士第。经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中书侍郎、宣武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职,曾主持改革漕运及茶税等积弊,颇有政绩。晚年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少师,封河东县子。咸通五年(864年)去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谦癖,音qiān pǐ,意思是为过分讲究谦让礼节。

纡迟,音yū chí,意思是舒缓;迟慢。

【闲言碎语】

翁照一生未能考取功名,但却工于奏章,封疆大吏们争相延聘其做幕僚,负责撰写公文。这样的事情,在当代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一个不具备官员身份的人,怎么能够参与机密、办理公务,并拟写公文上报下达呢?

说来话长,这样的事情从中国古代盛行的幕僚制度说起。 “幕”是帷幄的通称。古代时,天子或将帅率领部队出征,治无常处,就以在野外搭起的帐篷作为指挥部,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就是缘于此。起先是幄幕被称为幕府,后来高级一点的军政大员官署,也都被叫作幕府了。从秦汉直到隋唐,凡一个方面的军政主官,都有按一定程序自行聘用秘书、参谋、副官性质佐员的权力,这种人就叫作幕僚。“僚”,指僚属,也就是主官属员的意思。幕僚也称幕宾、幕友。明清时期,幕僚则被称为“师爷”。清代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载:“盖仆从之于官,称老爷;于幕友称师爷。刑名(师爷)、钱谷(师爷)二席均得此称。”因为幕僚并无官衔职称,与主人实属雇佣关系。但幕僚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稿,代拟奏疏;处理案卷,裁行批复;奉命出使,联络官场等特殊身份,故府内衙役、仆从尊主官为“老爷”,其宾友为“师爷”。后来,不仅仅在官府,一切类似幕僚人员统统被称之为“师爷”了。师爷不是朝廷正规官员,是地方官自己聘请的。所以,其薪酬由官员自己支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师爷的工资很高。总督、巡抚的师爷,一年聘金都在白银1000两以上。翁照“尤工章奏,往来江、淮、燕、豫间,大吏争延幕下。”在古代,只要能够写好公文,即便不是公务员,也能够一辈子衣食无忧。只是到了清末,洋务派官员张之洞在衙署不聘刑名师爷,而是设置“刑名总文案”,各地纷纷效仿,加之后来清政府大量裁撤机构,司法审判事务由衙署分置等原因,写好公文也能过上好日子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翁照曾在嵇曾筠的府第当家庭教室,嵇推很赏识他的才学,推荐他参加了博学鸿词科考试。翁照写诗致谢。“此身得遇裴中令,不向香山老一生”一时传诵。此句之妙在于将嵇曾筠比作唐朝的裴休。嵇曾筠仕途一生,最大的功绩在于治理河道、兴修水利、整肃盐政,而裴休的政绩亮点在于改革漕运、整顿茶税。二者颇有相似之处。能够把致谢的话说得如此恰到好处,没有十分功力难以言表。

袁枚比翁照小40岁,其初次拜见翁照不知是在何时。倘若是在袁枚赴京科考之时,翁照已经年过花甲。袁枚知其待人十分讲究谦让礼节,便故意“先跪叩头,逾时不起。”搞得老人家有点不知所措。袁枚回来后高兴地告诉他人:“我今天的谦让程度超过翁照他老人家了。”哈哈哈,年轻人看到名人,总会想着我有哪一点可以超过他?我们年轻时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小小恶作剧举动啊?一个调皮的袁枚让我们回到年轻时节。

附录翁照诗一首。《蓑衣》:记得寒江外,曾披上钓舟。烟波双鬓老,风雨一身秋。戴笠偏相称,垂竿亦自幽。严陵如爱此,应不著羊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袁枚的小调皮还是蛮可爱的。——闲读《随园诗话》(3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rh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