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总是纠结选择判断,如何打破?
分析问题:
对比分析:生活中,那些选择你立马就能做出判断?
比如:5和9 哪个更大?
你立马能做出判断,因为存在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所以,面对选择判断问题,经验告诉我们,首先应该去寻找判断标准。
那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制定判断标准?
目标,根据目标来制定评判标准,这点很好理解。
以上这条思路好像很清晰,但又不太实用。我们立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要复杂得多,而且不同情况下个人决策会受到情绪,群体等等影响。
所以,上面这种操作方式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假设:人是理性的。
而现实生活中,做的很多判断是基于非理性的,情绪化的。
所以,前面我们回答的问题的就变成了:在理性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做判断/而接下来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在非理性的情况下,该如何做好判断?
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心理学家、认知神经科学家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
比如:丹尼尔卡尼曼《思考 快与慢》中提出的:启用系统二,来减慢思考行为。
主流的观点认为,动用元认知能力,减少非理性。但问题也非常明显,元认知能力非常不易获得,而且动用元认知基本上是“反人性”操作。具体培养方法:记录并分析自己的思考过程,视觉化思考过程。
至于有没有效果,我也不太清楚。
再比如:《穷查理宝典》上介绍了一种防御机制。他会把在理性情况下,经过实践检验获得步骤会变为电脑程序,以备在日常股票决策判断上借助这些电脑程序来减少误判。这点正是因认识到人性的弱点,提前做防御。
上面回答了人在非理性和理性状态下,我们如何更好的做判断。
问题是,上面所说的所有问题,好像都是个人主导的,现实生活中的【判断】,往往会受到多方利益的影响。
比如高考填志愿,父母亲希望你能学医学,而你要学市场营销。再比如,在决定跳不跳槽时,妻子希望你能找个稳定的、收入高一些的岗位,而你更希望进入年轻创业公司,但后者收入不稳定且工资不高。
面临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往往一个问题会牵扯到多个人的意志。
那么我们分析的问题就变成了,当选择涉及到多方利益时,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判断?
基于前面对判断问题的处理方法,当选择涉及到多方利益时, 关键在于人们的目标是否统一,判断标准的是否统一。 所以,首先我们就要“统一目标”,而要达到目标统一,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各方利益问题。
寻找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达到共赢才是我们问题的解决之道。正如,周总理所说求同(存异)是基本。
至于如何“求同存异”,具体问题当然要具体分析啦(啊呀,妈呀,我都快把自己逼疯了,不写了,就这样。)
送上分析手绘图,(唉呀妈呀,这字写得我都不认识了)
————————————
写在末尾
本文标题为《如何更好做判断?》 这个问题,我没能力回答。文章更多是为了理清、锻炼一种思维方式,至于是否真的有助于做判断,我也不知道,反正我自己还蒙在鼓里呢!
这里顺便提一下,逻辑思维2019跨年演讲中好像也讲到类似的问题。
他提出的是那个世纪难题:当老婆和母亲同时掉水里了,你会先救谁?
他说,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会从道德上、法律上、会不会水等更多角度去分析,但当有一天,你真在现实生活面临这种情况时,你是不会犹豫的,也没有时间让你犹豫。所以,现实生活中,影响我们判断的更多还是我们的习惯。总之,直面问题,做就好了。
大家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