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火锅,可能大家心里马上会出现四川。四川经典的麻辣口味火锅,乘着便利的交通已经传遍全国各地,以其独特的麻辣鲜香风靡一时。对一个吃货而言,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一顿不行,那就两顿!
火锅远在青铜器时期就已经存在,青铜、陶制的器皿,方便的制作方式再加上食材和汤底的多样性,使其受欢迎程度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所谓“万物皆可火锅,万物皆可烧烤”。而相较于烧烤而言,火锅因为炉灶的改进,使其更为适合家庭为单位制作,而更显得温情。
做为90后,20年前的中国河南的农村,日常吃的玉米面和小麦面变着花样做出来的面点和汤,并没有火锅。随着电视信号覆盖越来越广,电视节目越来越多样,很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的母亲根据美食节目,做出了我们人生中第一顿火锅。当时家里没有能方便我们一家围坐在一起的灶具,母亲就现在灶台边煮,煮好了什么就端到餐桌上给我们吃。因此这顿火锅显得平平无奇,跟过年过节母亲边做我们边吃的感觉一样。
高中毕业时,父母带我第一次去县城的火锅店吃火锅。当我走进火锅店,就被多样的调料和菜式晃花了眼睛。因为菜品相较我们平时常吃的面条米线贵了不少,我没太敢多点。麻辣锅底十分的鲜美,麻和辣给舌头带来的快感让人倍感兴奋,这让喜欢研究美食的我回家以后,多次拿着家里种的小米辣椒和花椒,想要复制出来同样的味道,都没能如愿。现在我知道,不同产地的调料,哪怕品种一样,味道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谓“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
大学时,跟室友一起逛街,经常一起吃小火锅,我慢慢觉的,万物皆可火锅底,万物皆可涮火锅,哪怕只是淡盐水的锅底,涮出来的菜配上酱油也是十分的鲜美。我对麻辣锅底的执念已经没有那么深了。
男朋友追我时,请我吃了一顿火锅。我当时并没有交男朋友的打算,又一心想着AA,就在他“鼓励”下,把一个人吃不了的,跟闺蜜一块儿吃她嫌贵的菜通通点了一遍,暴饮暴食了一顿。后来他偷偷把单买了,并把小票撕掉,陪我慢慢走了很长一段路来消食。我感觉他在我身上花了钱,花了时间,甚至不嫌弃我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如果错过了,不知道以后有没有这么幸运,再遇到一个这么对我的人。
现在,男友跟公司的同事们合租了一个四室一厅,买点菜,一块火锅底料,一瓶麻酱,周末晚上,四五个人围坐在客厅,边吃边聊工作中的糗事,吐槽工作的不易,互相嘲笑贬损,说着说着,就仿佛那是别人的故事了,仿佛故事里的那个人挺傻挺好笑的,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火锅渗透在我的生活中,它见证了我以前想象不到的爱情和友情,我也期待往后余生,能去更多的地方,去体验那里不同的,独特的,别具一格的的火锅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