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0 张新发
第三十七章 无为之治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是老子所领悟的天道,也就是最根本的自然之道。道是什么?无法说,无法传!但我们却可以从这句话,看到其端倪:无为,无不为!这是两种状态,佛家称为相。无为是体相,无不为是用相。有体有用,体用本一,就是道。也就是一体两面,无为和无不为构成道的两面。我们要悟道,必由有为进入无为,于无为中看有为,体验到超越无为和有为的状态,从而跳出阴阳外,走向“中”。佛家的如来,无所从来,无所从去,不生不灭,也就是无为。佛陀悟道之初,见五比丘时说:不修乐行,不修苦修,走不苦不乐之中道。离开苦乐两边,是个什么情况,什么也没有了,无为了,就能无不为。所以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也如电,应作如是观。
老子以天道观落实到治理天下上,提出王侯若能守,天下将自化。王侯若能守持天之道,清静无为,那么天下不需教化而自化。百姓会回到清静自然的状态,不再因为有所求而斗争不休。在自化的过程中,如果还有一些有为的造作出现,那就用最原始的没有“朴”的朴,最简单和真实的道理使之归真,回到人的根本上。做到这样,百姓欲望就不会兴起。什么是欲望?欲望由欲和望两个字构成,欲是需要,食色性也,很容易得到满足。望是愿望,目前是没办法实现的需求。饥来吃饭困来眠,这就是欲,谁都能做到。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就是望,很难实现。我们一般指的欲望是望,等同于妄!妄想不生,欲望不起,人心就清静了。清静,天下自然平定。老子设想的这样的社会,真像是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欲望,清静自然,大家和平共处,没有矛盾没有斗争,多么美好的国土啊。
可惜,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以欲望作为动力的,历史的车轮,在欲望的驱使下,滚滚向前,时至今日,已经是欲海横流,欲罢不能了。也许,到了欲望发展到至人类于危境时,物极必反,人类才会舍去欲望吧。当然,作为个人,在经受了人间苦痛之后,踏上修行路,自动放下的,则另当别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