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杭小熊bear
1
租住的小区里有一所幼儿园,幼儿园的门前有一片大空地,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小朋友在那块空地上打闹,玩耍。
有一天下班回去的时候,正巧路过那里,看见一群小朋友正在玩捉迷藏。
一个年龄稍微大一点儿的男孩子负责抓人,其他几个更小的孩子忙着躲起来。
大孩子趴在墙边,数着数字:1、2、3......都躲好了吗?游戏开始咯!
这种儿童时代的游戏,在如今的我看来,显然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我转身准备接着往前走,不料听见了一个小女孩的哭声。
“你欺负我,我不玩了,我讨厌你......”
回头看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正在哭泣,周围躲着的其他孩子也瞬间都跑了出来,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站在一旁的家长、大爷大妈们,听见有动静,也都聚拢了过来。
“我抓到了她,她自己跑太快,就跌倒了,我不是故意的。”
“小妹妹,对不起啊!你摔疼了没有?”
小女孩破涕为笑,用手轻轻拍打着膝盖上沾着的尘土,脸上还挂着没来得及擦干的泪,就又重新加入了小伙伴们的游戏。
原来是这样,我舒了一口气,还以为是多大的事儿呢。
2
孩子之间的感情,似乎永远是这样简单、纯粹。
前一秒说讨厌一个人,不想再看见某个人。
后一秒就可以和好如初,完全不计较之前发生过的种种不愉快。
不像长大后的我们,和好容易,如初很难。
我们口中说讨厌一个人,那就是讨厌一个人。
嘴巴很诚实,身体更诚实。
第一次见面就不喜欢的人,第二次也不会喜欢,就像天生的八字不合,食物相克。
没有余地,没有后路,习惯用行动证明着自己对另外一个人的不喜欢和排斥。
3
以前的我,很害怕别人不喜欢我,害怕被孤立,害怕不合群。
所以有时候会压抑和扭曲自己的想法,想要融入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群体。
比如:
一群人在看某某大作家的作品,我没听过,害怕对方觉得自己low。
于是急急忙忙买了一本回来看,结果看不下去,便弃置一旁。
一群人在追某某明星主演的电视剧,我没看过,生怕和对方没话聊。
于是打开播放器一集集看,结果没看几集,便果断弃剧。
一群人在讨论某某品牌新开的餐厅,我没去过,担心跟不上彼此的品味。
于是屁颠屁颠跑去吃了一顿,结果不对口味,便没了下回。
一群人在研究某某人的自律心得,我没试过,却也不想被大部队丢下。
于是开始按照对方说的时间和方式生活,结果生物钟紊乱,便草草了事。
......
类似的事情,我还做过很多。
我尝试着改变自己,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切割成自以为对方喜欢的样子。
打一开始,就违背了:“你是什么人,你就会遇到什么人”的原则。
到头来,我自然没有变成其中的一份子,也没有多交到一个交心的朋友。
原本正常的生活被打乱,我迷失了方向,过得灰头土脸,活得不快乐,也不洒脱。
4
以前的我,还会很在意别人对我的意见和看法,活在极端的玻璃心之中。
“你关门的声音大了一点,我就觉得你讨厌我。”
只要对方稍稍流露出一丝不愉快,我就会认为对方是在表示对我的不满和厌恶。
如果看见在意的朋友在朋友圈或者微博里,发了一条莫名其妙的东西,更是不得了了。
我会毫不犹豫的对号入座,也不管对方说的、骂的、指责的人到底是谁,然后陷入难以自拔的反省:
“我是做错了什么,让ta不高兴了吗?”
“一定是这样,要不然ta怎么会这么久都没有来找我!”
担忧自己无心说出的一句话,不经意做出的一个举动,就会失去一个朋友,过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想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傻。
倘若朋友是那么容易就一拍两散的东西,那么,我们之间的友情该有多么虚伪、脆弱和廉价?
那样的友情,根本就不值得浪费时间和感情去苦苦维系。
5
经历了很多变故,接受了很多教训之后,我开始明白并认同这几个事实:
朋友不在数量,而重在品质,这一生,能够寻觅知己一二,已是难得。
年龄越大,身边的朋友不一定会越来越多,但留下来的却越来越真实,越来越珍贵。
我们不是人民币,当然也就不可能讨每个人的欢心。这一点没必要太过纠结,否则会很心累。
人和人,本来就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性。和谁在一起舒服,便和谁在一起。
以前的我,只想把最好的自己交给对方;
现在的我,则更愿意表现最真实的自己。
你钟情梦幻的迪士尼、浪漫的木马和沙滩;
我向往激情的大冒险、疯狂的蹦极和跳伞。
这都很正常,互相尊重便是了。
无需牵强附会,强行融入对方,或者胁迫对方改变自己。
我可以是身上穿着蕾丝裙的女子,
我也可以是心里住着少年的汉子。
不想再取悦任何人了。
无论你是怎样看待我,我始终是那个我。
如果你不喜欢我,那么,巧了,我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