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监:“这两天冒出一篇特别火的爆文,你们看了吗?”
我:“什么爆文?”
总监:“就是那篇···额···叫···突然想不起来了”
我:“是不是‘爸爸妈妈买不了800万房’的那篇啊?”
总监:“对对对~就是那个,我朋友圈好多都在发,我自己也和我女儿一起看了”
我默默地找出前一晚被我一扫而过的那篇文章,点进去看了起来,图片很多,文字简单,但是一位父亲育儿的思想就这么被表达出来了。
对比我的成长轨迹,只能说现在孩子都过得很辛苦,我6岁上幼儿园,7岁年纪不达标被小学拒收,被塞到学前班接着读,直到8岁才开始了我的一年级;反观现在,孩子三四岁就要送到幼儿园,从小班、中班、大班开始学着老老实实在集体里呆着,六七顺其自然地上小学、报补习班、学特长、寒暑假旅游长见识······也就是说,父母从小就开始有目的地去培养自己的孩子,以至于时常会发生这样的一幕:
某一天,出门准备上班时,听到了走在我前面的一对母女对话,大概意思是女儿生病了,妈妈替她请了一会儿假准备带她去打针,女儿天真地以为只是去医院,于是问妈妈:“我们今天只要去医院对吧?”妈妈淡淡地说:“去完医院还要送你去学校”,女儿一听,立马皱眉撒脾气地吵着:“不是只去医院吗,我不要去上学,我不去学校······”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下一代假如不学什么兴趣和特长,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将找不到赖以生存的工作。文章写得很现实,也道出了现在许多家长培养自己的孩子学习许多的兴趣爱好的无奈:不是不想让孩子有童年,而是怕孩子将来养不活自己。不管是从我这一辈还是下一代,上学对于学生来说从来不是一件主动和高兴的事,应试课堂的死板、无趣压制着孩子应该有的天性,我们这一辈从七八岁才开始这样的模式,下一代却比我们提早了三年开始接触课堂。
生活中真实的父母大多数是为了孩子努力买套学区房,美其名曰:有房子,孩子才有在名校上学的资格,让自己的孩子起点高一些,对于那些想让孩子读贵族学校的父母,更是早早就帮孩子请了家教辅导,不仅孩子要面试,连自己都要参与其中,见过大人物大世面的爸爸妈妈们也会为了学校的面试紧张到失眠,这是上层阶级的父母压力;而对于那些买不起房读不起贵族学校的父母,就只能努力赚钱,尽量让孩子多学些特长和补习班,为的是不让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这是普通父母的压力。
父母的忧虑传染给了孩子,但又无法跳出这种现实的枷锁,所以才会有横空出世的这篇爆文:文章里的这位父亲没有在孩子蹒跚学步时去早教班,没有在孩子应该在幼儿园的年纪时送去学双语,也没有再孩子即将入学是买个800万的学区房拼未来,而是辞去了大公司的工作,与妻子带着儿子用攒下的钱去“环游世界”,孩子五岁了,他在旅途中学会了摄影,看过了古老的风车、知道了世界上古老文明“玛雅”、明白了种族间的冲突与融合、感受到了贫穷世界人们的坚强和乐观、了解了基督教的世界和耶稣是怎样的受苦受难·······5岁的孩子用自己的眼界体会到了一些连成年人都不太清楚的世界,这对父母的胆色和挣脱点燃了许多传统父母的热情,也让他们看到了培养孩子的另一种渠道,正因如此,这篇简单的文章才有了超高的阅读量,有共鸣却鲜少能够与之成为同道中人。
如果你是一位父母,工作多年,攒了些钱,是替孩子买学区房和还是带孩子看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