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昌耀简介

昌耀简介

作者: 语过添晴sunny323 | 来源:发表于2023-10-14 17:22 被阅读0次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曾远赴朗鲜参加抗美援朝,在战场上负伤后转人学校读书。1955 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6年到青海文联工作,后长期在农场劳动。1979 年到青海作协工作。昌耀一生命运坎切,社会阅历丰富,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很深,其作品表现出深重的苦难感、命运感和哲学意识;昌耀由于长期生活在青海地区,其作品带有青海高原的民风民情和高原气质。昌耀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借鉴了自“五四”以来中国新诗探索的成果,从民间文学中得到了许多滋养,又吸取了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文学中的有益经验。昌耀的诗歌大气、豪放,孤绝超拔,沉雄道劲,有着鲜明的个性风格,史学界有“昌耀体”的说法。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们!》《意绪》等。《峨日朵雪峰之侧》是他短诗中的精品。

    昌耀的诗歌创作自其少年时代开始至其生命终结,其波澜壮阔的创作生涯延贯了半个世纪。但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功底深厚、品质优异超群的诗人,在中国当代诗坛几乎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这种情形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 才略有改变。具体的表征是,在当代诗歌界,知道昌耀的人相比过去多了起来,昌耀也获得了以“著名诗人”身份出席外省诗歌活动的一些机会,还获得了一些重要的诗歌奖项。但直到昌耀去世,其诗歌上的知音严格说来也寥寥无几。本质上说,作为一个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诗人,昌耀依然是孤独的。昌耀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呕心沥血、艰苦卓绝、执着坚定的诗艺与精神的双重创造,最终为自己建构起了一座诗歌的高原。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 上,昌耀最重要和独特的,是他创造了一种独异的、与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如果挪用诗人西川对自己诗歌的一个说法“西川体”,我们可以称昌耀的诗歌为“昌耀体”。正是这种“昌耀体”,使昌耀和与他同时代的诗人有了明显的区别,“昌耀体”成为一种独特的强有力的语言存在。也正是因为这种“昌耀体”,昌耀对其“早期诗”进行了重写,而重写的目的之一,是把早期盲目的写作纳入这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和语言铸造中来。“昌耀体”的明显标记,来自与汉语语言传统资源的接通,由此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和调性,带来了文白之间的句法张力。形成了他那时而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岭幽秘的文体风格 。

    峨日朵雪峰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内,是祁连山脉的一座无名山,靠近祁连县峨堡镇,山顶终年积雪。作者在诗中借称这座山为“峨日朵雪峰”。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下自己攀登峨日朵雪峰时的所见与所思。

    《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初稿写于 1962年8月2日,1962 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曾写下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早已提前进入冷寂和沉闷的状态,所以此时的昌耀可以在写作诗歌时掺人理智和清醒,用以观照和瑞摩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机缘。昌耀的诗歌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就这首短诗而言,诗人一方面在观照和瑞摩外在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又以此为通道,走入自己内在的世界,观照和瑞摩自己的心理时空。

    诗中描绘了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太阳、山海和蜘蛛等众多意象,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抒写了登山勇士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强大生命力的赞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昌耀简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dzbdtx.html